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国部大人
官名。北魏置。《魏书 尉古真传》:“(尉诺) 除平东将军,赐爵安乐子。从讨姚平,还,拜国部大人。”参见“大人”。
六部大人
官名合称。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417)置,指天部、地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大人。皆由诸公担任,下设三属官,处理国家日常政务,权位甚重。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罢其官。
四部大人
官名。北魏初期置,掌刑案审决。《魏书刑罚志》说:“魏初刑禁疏简,宣帝南迁,复置四部大人,坐王庭决辞讼,以言语约束,刻契记事,无囹圄考讯之法,诸犯罪者皆临时决遣。”
八部大人
官名,北魏置,又称八部大夫,简称八大人,又称八部帅,掌督其部耕种,改游牧生活为定居生活等。见《魏书官氏志》,参看“八部大夫”条。武官名。为北魏部落兵八个将领的合称,其所部为中兵的组成部分。参见“中兵”。
大人
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乌丸、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多由推举产生,任期有一定限制。《魏书》:“(乌丸)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邑落各有小帅,不世继也。”(《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旧五代史外国列传第一
北部大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首领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沿用此名。《魏书官氏志》:“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北魏初沿置。泰常二年(417),与天部、地部、东部、西部、南部大人并称六部大人,共同
西部大人
官名。北魏泰常二年(417)置,与天部、地部、东部、南部、北部大人并称六部大人,共同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皆以诸公充任。下设三属官。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遂罢。
天部大人
官名。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417)置,为执掌国政的六部大人之一,由诸公担任。曾通署尚书三十六曹的崔宏首任此职,并由白马侯进爵为白马公。其下有三属官处理日常事务。太武帝复建尚书省,罢此官。
八大人
官名合称。又称八公。北魏置。《魏书官氏志》:“(明元帝)神瑞元年(414)春,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属官,总理万机,故世号八公云。”泰常二年(417)置六部大人以代之。
大人赋
赋篇名。又称《大人之颂》,西汉司马相如撰。文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人”隐喻天子,赋中描写“大人”遨游天庭,与真人相周旋,以群仙为侍从,过访尧、舜,得见西王母,乘风凌虚,任意指挥,长生不死,逍遥自在,实际乃迎合武帝好神仙、求长生的心理。此赋想像丰富,文
中大人
东汉时对年长而有权势的宫女之称。《后汉书邓皇后纪》:“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
二部大人
官名。南部大人与北部大人之合称。十六国时代王拓跋什翼犍于建国二年(339)置。掌管归附之少数族。时各少数族部落首领,按所统人数多少,称“酋长”或“庶长”,又分为南北二部,置二部大人,各统一部,分民而治。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沿置。
地部大人
官名。北魏泰常二年(417)置,与天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大人并称六部大人,处理朝廷日常政务,皆由诸公充任。下设三属官。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遂罢。
中部大人
官名。晋永嘉二年(308)鲜卑族代公拓跋猗卢统摄三部后始置,统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北。
南部大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沿用其称。《魏书官氏志》:“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时帝弟孤监北部,子寔君监南部,分民而治。”北魏初沿置,为八部大人之一。明元帝泰
大人
①周代族名。即“鄋瞒”。②古代统治者之称谓。《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郑玄注:“大人,诸侯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亦指君主。《仪礼士相见礼》:“与大人言,言事君”,则指卿大夫。汉代泛指作官的人。《汉书徐乐传》:“陈涉无千
六部大人
官名合称。天部、地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大人的合称。北魏泰常二年(417)置,皆由诸公充任,权任甚重。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遂罢。
外朝大人
官名。北魏登国元年(386)置,无常员。统率侍中以下至中散等官员。主受诏命,出入禁中,参议军国大事及奉命出使。在建国初期权力很大,尚书省设立后,遂废。
东部大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称号,北魏建国初,沿用此名。明元帝泰常二年(417),与天部、地部、西部、南部、北部大人合称六部大人,共同处理国家政务,皆由诸公担任,其下有三属官。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罢。
狐仙大人
狐仙大人的词语属性 拼音h xin d rn拼音字母hu xian da ren拼音首字母hxdr 狐仙大人的百科含义 《狐仙大人》是日本作家片山和华著作,风都ノリ插画的轻小说系列作品。作品亦改编为广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