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毛泽东的地理眼光
卓越的“地理头脑”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教的课程是地理。据说在长沙时,毛泽东也教过地理。他所教的地理课是什么内容,今天已经无法知道。参考当时社会上通行的地理课本,可以推知其内容是比较简单的,比如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的《地理讲义》,内容也仅仅是对地
有地理无天理
宋代时,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后来有一次,黄岩县张、李两姓争一块坟地,朱熹接到张、李争地状词,各争为己产,是张是李,一时难决。细阅张姓呈词,说祖上置产的簿上有一行写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朱熹于是叫来张、李二人吩
南汉地理志
书名。清吴兰修撰。一卷。据《五代史》、《宋史》、《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等书有关五代南汉国疆域的记载编成。详列南汉所属六十二州、二百一十四县,引证资料皆明出处。有附注,略考建置沿革和诸书异同,对前人之说多有驳正。可补核正史。收入《岭南遗书》。
七国地理考
书名。清顾观光撰。七卷。战国时秦、齐、楚、韩、赵、魏、燕七国间战事频繁,致使有些地区隶属不定。顾氏以七国为纲,根据有关资料,确定其地理区域,而各有关小国分隶之,都邑山川各从其类,皆先引旧说,而后实以今地名。每国前有总论。
隋书地理志考证
书名。清杨守敬、熊会贞撰。九卷。是书据隋以前诸正史,并征引《括地志》、《后汉书注》、《通典》、《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等书,对《隋志》作了较系统整理。凡《隋志》所载郡县置废、政区沿革、人户增减及山川、关隘、城邑位置等,考订綦详,而于原文疏脱舛误处亦有
历代地理指掌图
历史地图集。一作《地理指掌图》。北宋税安礼撰(旧误题苏轼撰);一说撰人不详。总计地图四十四幅,每幅后附图说。上起帝喾,下至北宋,各代或一幅,或多至五幅,另有天象分野图及唐僧一行山河两戒图各一幅。内容及绘制均甚粗略,但为历史地图集的草创。现日本东洋文库尚存宋本
历代地理沿革表
书名。清陈芳绩撰。四十七卷(陈芳绩序作四十七卷,而目录脱“卷第四十七”标目)。分部表三卷、郡表十五卷、县表二十九卷。以“地”为经,以“朝代”为纬。部表首列“虞十二州”及交州,每州下列自虞至明代辖境内之州、国、道、路、府、省等地方区划。郡表首列秦四十郡,每郡下
日本地理志
书名。日本中村五六、顿野广太郎编纂,近人王国维译。一卷。是书分节叙述日本畿内、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西海、北海等道的地理、历史沿革、风土物产及政治、经济情况。书中以为日本“国力强盛”原因,在于兼有“山海之胜”、“交通之利”,并指出由于重视与各
金史外国传地理考证
书名。近人丁谦撰。一卷。《金史外国传》仅载夏与高丽二国。丁氏据《元史》、《元秘史》及近代所译书,为之补辑,增为蒙古、塔塔儿、客列、汪古、白鞑靼、宏吉刺、泰亦赤、篾儿乞、乃蛮、畏兀儿、黠戛斯、卫剌特、哈喇鲁、西辽、货勒自弥(或作花刺子模)等。一一考其居地,著其
地理图
石刻地图。南宋黄裳绘制。王致远刻石。据王氏跋,为黄裳任嘉王邸翊善时所进。大约绘制于淳熙十六年(1189)至十七年间,淳祐七年(1247)刻石。图高221厘米,宽约106厘米。海岸、江河轮廓比以前地图较为正确。山脉、森林用象形画法。政区地名和山名加方框,水名加椭圆框,颇为醒目
地理志
记载山川地理沿革之书。东汉班固撰《汉书》时沿袭《史记》体例,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并增写“地理志”,记述地方建置沿革。其后历代官修史书多所沿用。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
书名。清陈澧撰。七卷。据《汉书地理志》,兼考众家之说,参证康熙、乾隆两朝内府地图,历三年作成。依次叙汉时西北、东北诸水道、黄河水系、长江水系、郁水系及西南诸水道。以今释古,著其源委,加注以申己见。每卷均附图说,简明扼要,今地与汉地异名者,特注明今名。末附对
汉书地理志校本
书名。清汪远孙撰。二卷。《汉书》创为《地理志》,上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止于平帝元始二年(2)。后世言地理者悉祖之。但传写错失,方俗语言音讹,问题颇多。汪氏校正其字句,且引征资料为之注释。未及定稿而卒,由陈奂修整成书。版本据明汪文盛本
汉书地理志稽疑
书名。清全祖望撰。六卷。秦置三十六郡,实即后世郡国之祖,但言之颇略,且多舛误,自来言三十六郡者无不辗转错出。祖望乃参取颠末,加以审正,撰成是书,于秦三十六郡及汉郡国增置始末辨之甚详。初只有写本,故其门人所作年谱不载。至嘉庆间始得刊布。
汉书地理志补校
书名。近人杨守敬撰。二卷。校《汉书地理志》者颇多,如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成绩虽大,但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钱坫《新斠注地理志》中的重要考证都未能征引。其后,又有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汪士铎《汉志释地略》等重要成果,也需补入。杨氏意在补《汉书
汉唐地理书钞
书名。清王谟辑。收录汉唐地理遗书。原为三百八十八种,分十二门。后重行删订,改为前编四册,后编八册。第一册为天文星野及秦以前地理书二十种,第二册为秦汉至隋唐地理书二十四种,第三、第四两册为各省古地理书一百九十九种,四册合计二百四十九种。但仅定目录,并未刻完。
吴地理志
书名。一作《吴地记》、《吴录地理志》。晋张勃撰。一卷。记述三国吴时州郡地理、山川土物等。原为张勃所撰《吴录》三十卷中一部分,全书已佚。后人得其地理志一卷,遂名为《吴地记》以传世,群书援引颇多。后又佚。清王谟有辑本一卷,从《尚书释文》、《史记集解》、《三国志
明史外国传西域传地理考证
书名。近人丁谦撰。各一卷。《明史外国传》起自朝鲜、安南诸国,大率先东南洋,后西南洋,然后及大西洋,但止于欧非二洲,而不载美洲。是书据《瀛环志略》、《海国图志》等书有关近代世界史地知识,驳《明史》两传之误,皆有依据。且颇重视边疆地理的考证,如对乌斯藏之必力工
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书名。近人丁谦撰。八卷。是书于突厥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等传,各为地理考证一卷。其体例皆先录传文,后为考证。凡今地可知者,均为之考证,以证各传之地,颇精审。但个别地区亦有疏误处。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书名。清钱坫撰,徐松集释。十六卷。为校补《汉书地理志》之作。钱氏是书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其内容为:考故城、考水道、考山经、尊时制、正字音、改误刊、破谬悠、阙疑閟。凡《水经注》、《括地志》、《史记正义》、《后汉书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