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国民
国民门神秦叔宝,为何在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一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积(
广州国民政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设于广州的革命政府。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以后,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改组大元帅大本营重新建立新的政权组织的必要。因此,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决议案》,决定依照这次大会所制定的政纲为原则,组织
武汉国民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后的通称。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设于广州的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为了及时处理有关政治、军事和外交等紧急事宜,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十二月十二日便已先行到达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政府委员组成党政联席会议,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
国民会议事务局
内务部直辖机构。见“筹备立法院事务局”。
国民代表会议筹备处
内务部直辖机构。北洋政府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一日公布《国民代表会议筹备处条例》,其职掌为办理关于国民代表会议议员选举程序的监督与审查,以及会议的筹备事项。筹备处置评议、秘书两厅。评议厅设评议长一人、评议八人,办理关于各地执行选举程序的监督与审查。秘
国民大会
国民党政府设置的“代表国民行使政权”的机关。(1) “制宪国民大会”。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初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规定,国民大会必须在内战完全停止,训政结束,各党派选出新代表后,由改组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而国民党政府违背政协决
国民代表大会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十月八日,根据参政院的建议,袁世凯公布《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国民代表大会由国民代表组成,关于全国国民变更国体的请愿事件,由“代表国民全体公意”的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民代表大会成了袁世凯推
国民教育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原设普通教育司,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分设中等教育司与国民教育司。国民教育司掌管全国初等教育行政事务。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
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革命团体。光绪二十九年四月(1903.5)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勒令解散,留日学生秦毓鎏、叶澜、董鸿祎等在此基础上改组而成。会员有二百余人。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提出鼓吹、起义、暗杀三种斗争方法。主要活动为练习射击,进行革命宣传,秘组暗杀团,派
国民宪政会
清末保皇派团体。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一(1907.2.13)由保皇会改名而成。以“上崇皇室,下扩民权”等为政纲,企望“皇上无虞,宪政将行”。不久改称帝国宪政会,又称帝国立宪会。
国民联合会
清末民初群众团体。武昌起义后,由黑龙江中学堂学生联合军、商各界发起,于宣统三年十一月(1911.12)在哈尔滨成立,推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会长,发布《通告书》,号召各族人民展开斗争,迫使周树模宣布独立,并在军、警、商、学各界中进行革命宣传。南北议和后解散。
国民日日报
报纸名。清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8.7)在上海租界出版,军国民教育会经理谢晓石出资创办,章士钊主编,张继、陈去病、苏曼殊、陈独秀、金天翮、柳亚子、高旭、刘师培等编撰。继承《苏报》革命宗旨,以“图国民之事业”、“造国民之舆论”为目的。用黄帝纪元。刊载《箴奴
国民日日报汇编
见“国民日日报”。国会请愿同志会 清末立宪派政治团体。宣统元年十二月(1910.1)各省咨议局代表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清政府拒绝。张謇、孙洪伊等遂发起成立此会,以请求清政府即开国会为目的。京师设总部,各省设分会。发刊《国民公报》,以造舆论。二年五月、九月联合各界代
国民积存金票
清末国家行使钞票种类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江苏候补道刘世珩拟制,由清政府批准行使。中国国民存放金款于国家银行,按月给以官息,限期凭积存者之意图可兑易寻常通用之钞票、汇票等。
二十世纪军国民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八日(1907.11.13)在广州创刊。周刊。每期八十余页。卢谔生主办。公开宣传三民主义,鼓吹锄非种,驱异族;推专制,诛独夫;均地权,重共产。仅出七期,被查封。
中国国民总会
①清末民初革命团体。由宋教仁、陈其美、沈缦云等发起,清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1911.6.11)成立,总会设于上海,南京、江西、江都等地设立支会。沈缦云任会长,马相伯任副会长,叶惠钧任坐办,陈其美、章梓、史家麟等任各机构主要职员。骨干多为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员。以提倡
国民必读
书名。清陈天华撰。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铅印小册,白话演说稿。向国民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力争国民权利、勉尽国民义务。鼓吹除去“不好的政府”,另立国民的“好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提倡学问、尚武、合群、坚忍,创造国民必备之条件。
国民公报
报纸名。立宪团体国会请愿同志会言论机关。清宣统二年七月二十日(1910.8.24)在北京创刊。 日报。徐佛苏主编,梁启超等撰文。以“鼓吹国会,扶植宪政”为主旨。三年国会请愿同志会改组为宪友会,遂与之脱离,让与徐氏个人独办。
国民协会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一月九日(1911.12.28)由张嘉璈、杨景斌等在上海发起,旋有中国共和研究会并入。以“谋中华民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体之完成”为宗旨。主张设立国民参事院,要求兵权、税权、主权统一。1912年3月举唐绍仪为总理,杨士琦、袁树勋为协理,渐成为袁世凯之
国民捐
清末捐税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北京劝办,以清偿外债。捐款按年生息,由大清银行代收。收存本息仅得四十一万三千余两,远不足于清偿外债。遂退还原主,或转至储蓄银行作为存款。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