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四川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署理四川总督恭寿在成都昭忠祠试办,规模简陋不堪实用。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另行选址筹建,次年开办。罗宗岭等任总办,朱光忠等为提调,聘日本军官任总教习。分速成、本课、次课三科。速成科修业一年;本课科三年;次课科二年后再升入本课科,
四川通志
书名。清黄廷桂等监修、张晋生等纂。四十七卷。雍正间成书。康熙初所纂《四川通志》,因兵燹之后,文献无征,多有脱漏。是书于旧志之阙者补之,略者增之,较为详备。有雍正十一年(1733)、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
四川学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1905.2)在成都创刊。初为半月刊,次年改月刊,宣统三年(1911)改周刊,派阅派购。四川学务处主编,龚道耕、邹宪章等撰稿。以“开通民智,振兴实业,使人人知力学自强为宗旨”。专为劝学而设,刊载学务谕旨、奏议、公牍批饬、学堂章程、论说、著述、
四川官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年二月(1904.3)在成都创刊。初为旬刊,宣统三年(1911)改五日刊。四川官报书局编辑,陆钟岱、钱锡宝、陈玉麟等先后任总办、会办,龚道耕、金正炜、程其棫、胡若霖、宋超骧等先后总纂。标揭“以宣德通情,启发民智为宗旨”,借以“正视听而息浮言”,“端风气
四川行省
元十一行省之一。中统初,置陕西四川行省,至元八年(1271)罢,以省臣行四川省事于兴元(今陕西汉中)。同年十二月,置四川行省于成都。十年,因四川地为安西王属领,罢行省,分置东、西川二行枢密院,主持四川军事。十五年,元朝尽有四川地,分置四道宣慰司,遣省臣行中书省事于
四川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约今四川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地)分设西川、峡二路。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嘉祐四年〔1059〕改为成都府)、利州、梓州(重和元年〔1118〕改为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一说因境内有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
四川光复
清宣统三年九月十五日(1911.11.5)夜,四川同盟会员新军排长夏之时,策动新军三百余人起义于龙泉驿,南图重庆。党人张培爵等亦在渝组织防营、商勇及学生军响应,十月二日迎夏入城,宣告独立,组建“蜀军政府”,张、夏被推为正副都督。川东万县(今重庆万州)、川南泸州等地闻风
四川血
书名。又名《四川路事始末全案》。三余书社主人编。一册。首有盛宣怀、岑春煊、赵尔丰、端方等人像和当时四川地图。对清廷将铁路收归国有的谕旨、川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四川保路同志会简章、四川铁路乱事始末情形,以及岑春煊告四川父老子弟文和报章有关此案报导等均加收录。于
四川部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四川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并兼领云南布政司户口、钱粮。二十九年,改为四川清吏司。(2)明代刑部十二属部
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
报刊名。四川保路同志会机关报。清宣统三年六月一日(1911.6.26)在成都创刊。初为日刊,后改双日刊。日出万份,后增至五六万份。每张四版,单面印刷。罗纶、邓孝可主办,黄绶编辑。以“保路破约”为宗旨。设报告、纪事、著录、附件四栏,专载四川保路运动文件、评论、诗文和消
四川矿务华洋会办章程
清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五日(1899.4.14),四川华益公司总办李戴清与英国会同公司总办刘学询、会办摩赓约在成都签订。共二十五款。规定:两公司合办四川矿务,利益均沾;地价银专集华款,不筹洋股;工本银华洋各占股五成;所开矿物,中国按公井价值百抽五,如系金矿金砂则俟淘成黄金净
四川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僧纲司
明宣德六年(1431)置。设都纲、副都纲各一员,以著名喇嘛任之,专司僧侣事宜,或亦借宗教头人地位及影响,排解各族间争端,劝谕归顺明朝。正统七年(1442),阿用、山洞等寨暴动,国师罗只儿监藏前往招抚。九年,藏人攻普力寺,国师商巴等晓谕,事平。明廷常利用该僧纲司喇嘛逐程
四川茶盐都转运司
官署名。明洪武五年(1372)始置。掌四川茶、盐事务。设都转运使、同知、副使、判官等员。十年罢。
四川盐课提举司
官署名。明初置,掌四川食盐生产、税课、行销之政。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及各井盐课司、各盐仓大使、副使等职。
四川省城大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总督奎俊等人将中西学堂并入尊经书院扩建而成。仿照山东大学堂章程,暂定额数三百名,作为备斋生,二三年后设正斋、专斋,渐次建立藏书楼、译书局、博物院,以观大成而资讲习。
四川中等农业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四川成都创设。以中国之成法,参东西洋之新理,教授农业上必需的知识和应有的艺能。分预科、本科,预科两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预科课程有修身、算术、国文、外国文、理化、博物等十门,本科课程有农业、蚕业、林业等三门,内分讲授、实习两项
四川行都指挥司
明代设在今四川西南部兼管军民屯田及土司的机构。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元罗罗斯地改置,治建昌卫(今四川西昌),相当于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部,统五卫、八所、五土司,即: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辖后礼州、中礼州、德昌、打冲河等四个守御千户所,以及昌州、威龙州、普济州三个
陕西四川行省
见“陕西行省”。
辛亥四川路事罪言
书名。王人文撰。一册。清末四川护督王人文为川汉铁路借款合同有损国权,呈请惩治盛宣怀之奏稿,批评铁路国有政策。有1936年刊本。
四川盐法志
书名。清丁宝桢主编。四十卷,卷首一卷。编辑历代史书中有关四川盐政资料而成。凡井厂、转运、行票、征榷、职官、缉私、禁令、纪遗等类,又有图、表多种。详于清代。有光绪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