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哈喇鲁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设此官署,“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天历二年,奏隶大都督府。定置官,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千户所三翼,千户三员、百户九员、弹压三员。”哈喇鲁万户府属大都督府。大都督府正二品,管左右钦察两卫
哈喇都管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台站兵械之事。叶尔羌设五品伯克一人,和阗等地设七品伯克三人。
哈喇都管伯克
即“哈喇都官伯克”。
哈喇都官伯克
一译哈喇都管伯克、喀喇都观伯克。新疆维吾尔语音译。官名。管理围场、台站、卡伦,并修造兵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至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
哈喇塔拉
地名。清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后建有鄂博。道光五年(1825)俄兵侵入筑屋,清政府照会后,被迫撤退并拆毁;次年清兵巡边,又毁其基址。同治三年(1864)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后,为沙俄割占。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德库尔干西南。
哈喇忽剌
又称呼图克图哈剌忽剌。明时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号多克辛诺颜。万历十五年(1587),与拜巴噶斯共同击退喀尔喀蒙古乌巴什洪台吉的进犯。十七世纪二十年代,与和托辉特部进行战争,屡遭挫折,最终获胜。威望与实力渐增,成为厄鲁特诸部实际盟主。
哈喇和绰
即“和州”。
哈喇乞台
即“合剌乞塔”。
哈喇汗朝
亦称黑汗王朝、喀喇汗朝、葱岭西回鹘或伊里汗国。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中国西北操突厥语民族建立的政权。居民主要为葛逻禄、回鹘、处月、咽面等异姓突厥部落。地据葱岭以西,迄于河中,即唐濛池都护府故疆。其汗号多带有“桃花石”前缀,意为“中国之汗”。传说始祖为毗伽阙卡
哈喇味
哈喇味的词语属性 拼音h l wi拼音字母ha la wei拼音首字母hlw 哈喇味的百科含义 哈喇味是一种气味,家里的油、点心等食物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就是“哈喇味”。哈喇味是油脂在氧气、日光、水分、温度的作用下,发生氧化、酸败产生的异味。因此,
哈喇河镇
哈喇河镇的词语属性 拼音h l h zhn拼音字母ha la he zhen拼音首字母hlhz 哈喇河镇的百科含义 哈喇河镇位于威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52公里,办公所地在哈喇河镇马脖村。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回、苗、汉、布依5个民族,共4970户、2399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
刘哈喇不花
刘哈喇不花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h l b hu拼音字母liu ha la bu hua拼音首字母lhlbh 刘哈喇不花的百科含义 刘哈喇不花,汉族,元朝将领,仕元后改名刘哈喇布哈,累官至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江西人。
哈喇河乡
哈喇河乡的词语属性 拼音h l h xing拼音字母ha la he xiang拼音首字母hlhx 哈喇河乡的百科含义 哈喇河乡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威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52公里,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回、苗、汉、布依5个民族,共4970
哈喇
哈喇的词语属性 拼音h l拼音字母ha la拼音首字母hl 哈喇的词语解释哈喇[ h l ] 1.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味道变坏:~味儿。点心~了,不能吃了。 2.杀死(多见于早期白话)。 哈喇的百科含义 【词目】哈喇【拼音】hla【英译】 [kill;slaughter;rancid]【基本解释】[方]∶本是形
察哈喇
【生卒】:?——1636 姓郭络罗。满洲镶白旗人,常书之子。任正红旗调遣大臣。署固山额真。天聪间(1627——1635)从伐明地,克遵化后驻守,屡败明军。率军攻南海岛,大胜。充攻掠归化城、锦州等地前锋,多立功。崇德元年卒。【生卒】:?—1636【介绍】: 清(后金)镶白旗人,郭络
察哈喇
【生卒】:?——1636 姓郭络罗。满洲镶白旗人,常书之子。任正红旗调遣大臣。署固山额真。天聪间(1627——1635)从伐明地,克遵化后驻守,屡败明军。率军攻南海岛,大胜。充攻掠归化城、锦州等地前锋,多立功。崇德元年卒。【生卒】:?—1636【介绍】: 清(后金)镶白旗人,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