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晋哀帝
即司马丕。东晋皇帝。公元361—365年在位。字千龄。成帝长子。初封琅邪王。升平三年(359),除骠骑将军。五年,即帝位,改元隆和。兴宁二年(364)三月庚戌日,曾厉行土断法,史称“庚戌土断”,以桓温主其事。因服长生药中毒昏迷,由褚太后临朝摄政。卒谥哀帝。
唐哀帝
即李柷。唐代皇帝。公元904—907年在位。初名祚。昭宗第九子。乾宁四年(897),封辉王。朱温杀昭宗,矫诏立为太子,俄即帝位,为温挟制,形同傀儡。天祐四年(907),禅位于朱温,徙居曹州,封济阴王。次年,为朱温所杀,谥哀帝。五代时,后唐明宗追谥昭宣帝。葬济阴定陶(今山东
唐哀帝实录
书名。北宋宋敏求撰。八卷。已佚。
晋哀帝
晋哀帝的词语属性 拼音jn i d拼音字母jin ai di拼音首字母jad 晋哀帝的百科含义 司马丕(341年-365年3月30日),字千龄,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晋第六位皇帝(361—365年在位),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母为周贵人。咸康八年(342年),袭封琅琊王。永和年间,历任散骑
唐哀帝李柷
唐哀帝李柷的词语属性 拼音tng i d l ch拼音字母tang ai di li chu拼音首字母tadlc 唐哀帝李柷的百科含义 唐哀帝李柷(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本名李祚,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第九子。乾宁四年(897年),进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
唐哀帝
唐哀帝的词语属性 拼音tng i d拼音字母tang ai di拼音首字母tad 唐哀帝的百科含义 唐哀帝李柷(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本名李祚,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第九子。乾宁四年(897年),进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诸
晋哀帝
【生卒】:341—365【介绍】: 即司马丕。东晋皇帝,字千龄。成帝长子。成帝咸康八年,封琅邪王。穆帝永和元年,拜散骑常侍,升平三年,除骠骑将军。穆帝死,太后迎立。在位期间,桓温以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朝政。好黄老之术,服药求长生,中毒不能理政事。兴宁元年,
唐哀帝
【生卒】:892—908【介绍】: 即李柷。唐朝皇帝。昭宗第九子。初名祚,后改现名。昭宗天祐元年,朱温矫诏立为太子,旋即帝位。在位四年,禅位于温,温乃奉其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唐遂亡。次年被杀,谥哀皇帝。
唐哀帝
【生卒】:892-907 即李柷。幼名祚。初谥哀,后唐追谥昭宣光烈孝皇帝。昭宗子。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后立,年仅十三岁。907年禅位于后梁,次年被杀。(20下/785,参见《新唐书》)【生卒】:892—908【介绍】: 即李柷。唐朝皇帝。昭宗第九子。初名祚,后改现名。昭宗天祐元年,
晋哀帝
【生卒】:341-365 即司马丕,字千龄,衍长子。咸康中封琅邪王。升平五年(361),以琅邪王即帝位,改元隆和。为帝期间,由桓温执掌国政。兴宁三年,服“长生药”中毒死。【生卒】:341—365【介绍】: 即司马丕。东晋皇帝,字千龄。成帝长子。成帝咸康八年,封琅邪王。穆帝永
晋哀帝
【生卒】:341—365【介绍】: 即司马丕。东晋皇帝,字千龄。成帝长子。成帝咸康八年,封琅邪王。穆帝永和元年,拜散骑常侍,升平三年,除骠骑将军。穆帝死,太后迎立。在位期间,桓温以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朝政。好黄老之术,服药求长生,中毒不能理政事。兴宁元年,
唐哀帝
【生卒】:892—908【介绍】: 即李柷。唐朝皇帝。昭宗第九子。初名祚,后改现名。昭宗天祐元年,朱温矫诏立为太子,旋即帝位。在位四年,禅位于温,温乃奉其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唐遂亡。次年被杀,谥哀皇帝。
唐哀帝
【生卒】:892-907 即李柷。幼名祚。初谥哀,后唐追谥昭宣光烈孝皇帝。昭宗子。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后立,年仅十三岁。907年禅位于后梁,次年被杀。(20下/785,参见《新唐书》)【生卒】:892—908【介绍】: 即李柷。唐朝皇帝。昭宗第九子。初名祚,后改现名。昭宗天祐元年,
晋哀帝
【生卒】:341-365 即司马丕,字千龄,衍长子。咸康中封琅邪王。升平五年(361),以琅邪王即帝位,改元隆和。为帝期间,由桓温执掌国政。兴宁三年,服“长生药”中毒死。【生卒】:341—365【介绍】: 即司马丕。东晋皇帝,字千龄。成帝长子。成帝咸康八年,封琅邪王。穆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