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咨议
咨议局联合会
清末立宪派团体。宣统二年七月五日(1910.8.9)各省咨议局赴京请愿代表团据上年十一月十六日各省咨议局代表上海会议之决议,成立于北京。推汤化龙为主席,蒲殿俊为副主席,孙洪伊、杨廷栋、刘崇佑、雷奋、周树标、汪龙光、孟森、吴赐龄、王法勤为审查员。通过向资政院提出请开国
咨议参军事
官名。(1)又称咨议参军,两晋公府皆置,掌咨询谋议军事,位在诸参军之上。南朝齐、梁、陈皆置。北魏、北齐亦置。西魏宇文泰任丞相及北周杨坚为左大丞相时,相府僚佐亦置。(2)隋三公府及诸王府各置一员,正五品上。掌咨谋众事。唐三公不开府,唯诸王府置,为闲员。
咨议局议员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成员。宣统元年(1909)依《各省咨议局章程》,反复选制产生。数额按各省取进学额百分之五并参酌漕粮数确定,多者一百四十人,少者三十人。掌参与咨议局职权内议案的提出,讨论与表决。
咨议局议长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长官。宣统元年(1909)置。每局一人,由该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总理全局事务。
咨议参军
即“咨议参军事”。
咨议军事
官名。原名计议官和详议官。南宋都督等属官,参预军事谋划。
咨议所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于靖江王府置,设咨议、记室、教授各一人。成祖即位,改置为长史司,置官与诸王府长史司同。
咨议官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九年罢。二十八年,于靖江府置咨议所,再置咨议一人。成祖即位,改咨议所为长史司,遂罢。清末陆军部亦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为陆军部,分属承政、参议两厅。每厅均设一、二、三等咨议官。无定员。宣统二年(1910)省。
咨议局
官署名。清末为筹备立宪而设立的各省地方咨议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令设,宣统元年(1909)经选举成立。每省一所(新疆未及成立),设于督抚所驻之地。掌议决本省兴革事件,岁出入决算、税法、公债等事,以及申复督抚咨询事件。其议案,督抚有裁夺施行之权。置议长一人,副议长
咨议
官名。(1)麴氏高昌国所置官。(2)咨议参军的省称。
各省咨议局及议员选举章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十二章六十二条,《议员选举章程》一百十五条。具体规定了各省议员数额及选举程序、议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并规定各省督抚有奏请解散咨议局和裁夺施行议案之权。
江西咨议局会期日刊
杂志名。江西咨议局机关刊物。清宣统二年九月二日(1910.10.4)在南昌创刊。主要刊载有关议案、来往函电和咨议局文件,辛亥南昌光复后停刊。
咨议局
咨议局的词语属性 拼音z y j拼音字母zi yi ju拼音首字母zyj 咨议局的百科含义 咨议局是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