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绍兴和议
南宋初年与金订立的屈辱和约。建炎以来,南宋爱国将士在中原、川陕、两淮战场上奋勇抗金,取得节节胜利。金军后方各地义军斗争也很活跃。金已不可能单纯依恃武力灭亡南宋。但宋高宗赵构等不顾朝野上下反对,一意“屈已就和”。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成立和议:宋
景德和议
景德年间北宋与西夏订立的和议。党项自李继迁以来,与北宋交战二十余年,已感国力不支。宋对辽、夏两面作战,更望早日结束冲突。继迁死前即已嘱其子德明进表附宋。德明即位后,遂改变对宋策略,与宋修好。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双方成立和议:①宋封德明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
庆历和议
宋仁宗时与西夏的和议。宋夏交战,宋朝屡遭失败,损伤惨重,朝野震惊。且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起义反抗日增。宋遂密派使节与西夏言和。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又因双方停止互市,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乏,故亦欲遣使与宋议和。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十月,双方定
开宝和议
宋初与辽朝的和议。宋朝建立后,为顺利统一全国。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南征北御的策略。对辽在北部边境的武装挑衅采取敌来御之,敌去勿追的策略,以集中力量统一南方。辽内部经多年纷争变乱,也正忙于进行改革整顿,无力对宋发动大规模攻势,因而也想保持辽宋边境现状,不
中法和议草约
见“中法停战条件”。
中东和议问答节略
书名。清佚名辑。一卷。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四日至三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与日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的五次会谈记录。记中日甲午战争停战缔约事,对日方勒索巨额赔款和威逼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情况有所揭露。收入《中东战纪本末》卷五,题为《问答节略》、《续问答节略》。
嘉定和议
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宋金于嘉定元年(1208)重订和约。主要条款为:(一)宋帝与金帝由侄叔改为侄伯;(二)宋增岁币绢、银各三十万匹、两,另给犒军钱三百万贯;(三)双方疆界如旧。(四)函韩侂胄首至金。
隆兴和议
宋孝宗即位,锐意恢复。但自符离之战后,汤思退等执政,力主和议,边备尽弛。金军乘机渡淮南下,宋廷被迫议和。隆兴二年(1164)冬,和议成,主要条款为:一、宋帝正皇帝号,不再称臣,金、宋二帝以叔侄相称;二、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分别为二十万两匹;三、宋
绍兴和议
宋金和议。计有两次。(1)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第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1.宋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2.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
宋夏和议
宋仁宗时宋与西夏交战,因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战役失败,关陇大震,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且恐辽、夏联合,希望结束冲突。西夏因兵马损折甚多,人民困于征役,与宋停止互市后,物资缺乏,也遣使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宋册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
和议制
和议制的词语属性 拼音h y zh拼音字母he yi zhi拼音首字母hyz 和议制的百科含义 合议制是指由三人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庭,具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
和议
和议的词语属性 拼音h y拼音字母he yi拼音首字母hy 和议的词语解释和议[ h y ] 交战双方关于恢复和平的谈判。 和议的百科含义 和议是一个汉语词语,是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 和议的详细含义 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宋沉作喆《寓简》卷八:“秦会之既主和议,大帅皆罢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