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太府司马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主军务,实际地位相当于尚书。韩璞任此职时,督五将军出兵援长安。参见“太府”。
左先司马
官名。战国置。军队中的先锋官。《古玺汇编》第四六号: “阳州左、右先司马。”
武威司马
官名。北周置,为散官。二命。散官名。北周置, 秩二命。
积弩司马
官名。北周置。正二命。职掌不详。
南屯司马
官名。即南宫南屯司马,东汉置,属卫尉,领员吏九人,卫士一百零二人,主守卫皇宫平城门。官名,东汉置,属卫尉,掌守护南宫平城门。《后汉书百官二卫尉》:“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注:“《汉官》曰:员吏九人,卫士百二人。《古
右先司马
官名。战国置。军队中的先锋官。《古玺汇编》第四六号: “阳州左、右先司马。”
民部司马
官名。麴氏高昌国民部次官,协助民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至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大军司马
官名。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四年 (532)置,掌出征军务。以使持节、都督瑕丘诸军事、安北将军、兖州刺史羊侃为之,随太尉元法僧北讨。权任甚重。军还,罢。
上军别部司马
军官名,汉置,为上军校尉所属的别部司马,掌领兵作战,是次于将军和校尉的武官。校尉领本部大营,有时根据需要,分出一部分军队由司马统帅,单立营寨,独立作战,统领这部军队的司马,称为别部司马。《后汉书孝灵帝纪》:“巴郡板楯蛮叛,遣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之。”参看“
长乐屯卫司马
官名。《汉书冯奉世传》:“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官名,西汉置。西汉长乐宫有卫尉,掌守卫长乐宫。卫尉属下有司马,掌领屯卫兵守卫。参看《后汉书百官四大长秋》和“长乐少府”条。
役司马
官名。主管军中徒役。《墨子迎敌词》:“役司马射自门右,蓬矢射之,予参发,弓弩继之。”孙诒让注:“役司马,盖官兵,掌徒役者。”
步兵司马
官名,属步兵校尉,俸千石,西汉时掌领上林苑屯兵,东汉时掌领宿卫兵。见《后汉书百官志四北军中候》。
戊己司马
官名,汉置,掌领兵马,属戊己校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城门校尉》:“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后部司马
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后部军。《三国志蜀书周群传》:“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王府司马
官名。南朝梁皇弟皇子府始置,陈沿置。北魏、北齐及隋诸王府亦置之。唐制亲王府司马秩从四品下,与长史共同掌统府僚,纪纲众务。金代亲王府司马秩从六品,与府尉共同检校门禁,总统府事。元诸王府官中亦有司马,地位在傅尉(或府尉)之下,所掌与金代同。
都司马
官名。①战国魏置。掌都邑军事之长官。《文物》一九五九年第八期六二页图二著录魏国官印有之。② 《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周王子弟之封邑及三公采邑的军事长官。上士爵。属员有中士,下士,府,史,胥,徒若干。《周礼夏官 都司马》: “掌都之士庶子及众庶车马兵
都右司马
官名。战国置。掌都邑军事的高级军吏。《古玺汇编》第五九号: “庚都右司马。”
前部司马
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领镇守或征伐。《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
虎贲司马
官名。北魏置。统领虎贲,侍卫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官名,西汉置,为虎贲校尉属官,掌领轻车。参看“虎贲校尉”条。
假司马
官名,汉置,又称军假司马,为司马之副,在正式任命为司马前代理试用期间称假司马。大将军营下属“曲”有假司马,为司马之副贰(见《后汉书百官志一》)。《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西域假司马班超击姑墨,大破之。”武官名。秦汉设置,为军司马的副职,参见“军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