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发聋振聩
成语故事《发聋振聩》
【拼音】f lóng zhèn kuì 【成语故事】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
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的词语属性 拼音f lng zhn ku拼音字母fa long zhen kui拼音首字母flzk 发聋振聩的词语解释发聋振聩[ f lng zhn ku ] 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说振聋发聩。 发聋振聩的百科含义 发聋振聩释 义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
《发聋振聩》来历意思解释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编修,迁御
《发聋振聩》来历意思解释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编修,迁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