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历史典故
亡羊补牢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的词语属性 拼音l sh din g拼音字母li shi dian gu拼音首字母lsdg 历史典故的百科含义 《历史典故》是2011年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夔皋》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贤臣。唐韩愈《八月十五日赠张功曹》诗: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继圣登夔皋。 ” ●《书舜典》: “帝曰: ‘夔,命汝典乐。’ ” 又见《大禹谟》: “帝曰: ‘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揆叙》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总括 。汉赵岐《孟子题辞》: “包罗天地,揆叙万类。” ●《书舜典》: “曰: ‘若稽古帝,舜曰: 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若: 顺。稽: 考。重、协: 均为合,相比之意。玄: 幽潜。百揆:古代总领国政的长
《葵丘》来历意思解释
代称征戍行役。唐王纬《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更怜羁旅客,从此罢葵丘。” 参见:○瓜代
《葵倾向日花》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忠君之诚。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 “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 参见:○葵花向日倾
《葵能卫足》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善于保护自己,日本森槐南《摸鱼儿》词: “葵能卫足休轻举, 此意寄鸿持赠。 ” ●《左传成公十七年》: “仲尼曰: ‘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知: 同 “智”。葵: 葵草。古人以之为蔬菜。卫足: 指葵草之叶可以为根须蔽阳。仲尼:即孔丘,春秋末年思想家
《葵花向日倾》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下对上的忠诚和仰慕。宋司马光《初夏》诗: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
《窥一斑知全豹》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以部分推及全体。明朱舜水《藤浩之字伯养说》: “然余知公之能养也,余以管窥之,仅得一斑,而已知全豹矣。” 参见:○管中窥豹
《窥其藩》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向别人学习且能得其精神。清全祖望《鲒埼享集外编阳曲傅先生事略》: “故先生之家学, 大河以北, 莫能窥其藩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 藩篱:比喻门户。宋代王安石晚年
《窥及肩墙》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学艺不精深。宋陆游《喜郑唐老相过》诗: “方挥却日戈,耻窥及肩墙。不见今六年,所得非复常。” 参见:○门墙
《况而愈下》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情况越来越坏。清许葭村《复陈宪章》: “五斗折腰之吏,古人耻而不为,弟更况而愈下,何足云贺。” 参见:○每况愈下
《狂奴态》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狂放不羁之态。清方文《西山晚眺左三山先生因至其家小饮》诗: “吟边不觉狂奴态,静处微闻长者嗟。” 参见:○狂奴故态
《狂童》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篡国谋逆之人。唐韩愈《送张道士》诗: “臣有平贼策, 狂童不难治。 ” ●《诗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褰: 提起。裳: 裙子。惠: 爱。溱: 郑国水名。旧说此诗是写郑国世子忽与庶子突争国之事的。狂童就是指庶子篡国
《狂歌客》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隐遁之人。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诗: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参见:○楚狂
《狂处士》来历意思解释
代称祢衡。宋苏轼《满江红》词: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参见:○鹗荐
《匡围》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围困。清周亮工《王师将返闽围渐解射乌楼上示诸同事用生字》诗: “匡围解后死,玉貌重先生。 ” ●《韩非子难言》: “仲尼善说而匡围之。 ”另见《史记孔子世家》。说(shui ): 游说。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不满鲁国执政者季桓子所为,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皆不
《匡汲宠辱》来历意思解释
谓居官时有升迁贬黜。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 ●《汉书匡衡传》: “建昭三年, (匡衡)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又见《汲黯传》: 汲黯列于九卿,“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
《宽带》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消瘦。南朝梁萧驎《咏袙腹》诗:“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 袙(pa) 腹: 裹肚,背心。参见:○带减围
《鲙忆》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思念家乡。唐罗隐《东归别常修》诗: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筋红。” 参见:○莼羹鲈脍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