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卫亲
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英宗至治二年(1322)二月,由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立。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十八行军千户所,二屯田千户所。置司、营地点同左钦察卫。
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设于武宗至大二年(1309),掌阿速军士。置营于潮河川(古北口内),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设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围宿把门千户所十三翼。官署名。元置,品秩、职掌同右阿速卫,至元九年(公元1272
康里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机构。秩正三品。设于武宗至大元年(1308)七月,统康里军士,亦称康礼卫。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职。三年正月,罢。
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掌贵赤军人万名,扈驾出入。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八千户所。置营于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县),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官署名。元置,为侍卫亲军中主要以贵赤(善跑者)组成的军
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设于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掌唐兀军(又称河西军)三千人,置司于大都丽正门内。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辖九千户所。官署名。唐兀是蒙古语党项一词的音译,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为元代侍卫亲军中主要以党项军组成的军事机构。
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设于顺帝元统元年(1333)十二日,又称彰德 (今河南安阳) 威武卫。军人来自文宗时由河南招募的阿速勇士五千人。设都指挥使、副使等职。
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时建置,负责值宿保卫宫禁。属于左右阿速卫亲军,设置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佥事、经历、镇抚、把门千户、百户、门尉等。附属于枢密院。见《元史百官二》。
左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英宗至治二年 (1322) 二月,由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立。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十行军千户所,一守城千户所,一屯田千户所。置营于清州 (今河北省青县),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
钦察卫亲军都指择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钦正三品。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掌钦察、康里、哈剌鲁军士万人。置营于清州(今河北省青县)。辖十九千户所,三屯田千户所。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职。英宗至治二年(1322),分为左、右二卫。
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之一种。主要以唐兀(党项)人士兵组成。至元十八年(1281),以唐兀军士三千设卫,长官为指挥使,秩正三品。负责守卫大都城(今北京)健德、和义、肃清三门。门尉三,儒学和蒙古学教授各一。同时也被派往大都城北居庸关南北口一带宿卫。
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官署名。阿速,蒙古语,意为守卫。至元九年(1272),立阿速拔都达鲁花赤,置属官。二十三年,称阿速之军。至大二年(1309),改立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置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属枢密院。掌宿卫宫禁,兼营屯田以供军食。
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中主要以阿速军组成的军事机构。其下属有本投下达鲁花赤二员、镇巢县达鲁花赤二员、围宿把门千户所十三翼及教官一员。参见“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五卫之一。秩正三品。掌汉军万名。置营于东安州(今河北廊坊西),衙司在大都(今北京)丽正门内。设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二人,佥事二人。下辖一镇抚所,十行军千户所,左、右屯田千户所及弩军千户所。
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侍卫亲军中主要以贵赤(善跑者)组成的军事机构。秩正三品。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设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副使、佥事等职。领千户所八翼,翼设达鲁花赤、千户,每翼领十个百户。
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至治二年(1322)二月,由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立。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十八行军千户所,二屯田千户所。置营于清州(今河北青县),衙司在大都(今北京)丽正门内。
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中主要以阿速军组成的军事机构。至元九年(1272)立阿速拔都达鲁花赤,置官属,率领进入内地的阿速军士攻宋。二十三年,扩充为一万户,名为阿速军,分隶于前、后二卫。至大二年(1309)始改立为右、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