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河南府牧
官名。即河南牧。
河南府推官
见“河南府”。
河南府通判
见“河南府”。
河南府少尹
官名。即河南少尹。
河南府知府
见“河南府”。
河南府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洛州置,长官牧以亲王遥领,牧缺尹行其事; 复长史为尹,通判府事; 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 置少尹二人,掌贰府事,岁终更次入计;又有司录参军事二人、录事四人,功、仓、户、田、兵、法、士诸曹参军事各二人,参军事六人等属
河南府狱
监狱名。唐置,据《唐六典》记载,唐代于东都洛阳置河南府狱,河南、洛阳两京县亦均有狱。河南府狱与河南、洛阳两京县之狱,除由府尹和县令管辖外,并受朝廷监督,也拘系朝廷犯罪官员,因此具有中央监狱和地方监狱双重性质。
南府右宰相
官名,辽朝置,为南宰相府之长官。掌佐国君理军国之大政。见《辽史百官志一》。
南府左宰相
官名,辽朝置,为南宰相府之长官,掌佐理军国之大政及国舅五帐世预其选。其佐官有南府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见《辽史百官志一》。
南府宰相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南宰相府长官。分左、右。皇族四帐世预其选,始于神册六年(921),太祖以其弟苏为南府宰相。但以后国舅族及汉人任此职者亦不少。官名。契丹遥辇氏八部分为北府与南府两个集团。南府以乙室部为核心,包括楮特部、突举部,共三部。辽太祖阿保机取代遥辇后
南府
官署名。①即“南宰相府”。②清朝内务府所属之机构。乾隆(1736—1795)初年置于南长街南口之南花园。掌承应宫庭奏乐演戏之事。总管内务府大臣及堂郎中常来园内办公,以区别于西华门内之本府,故称。道光七年(1827)改称升平署。指尚书省。因尚书省在宫廷以南,故称南府,或称南
知河南府事
官名。宋置,见“河南府尹”。
河南府
①官署名。唐开元元年(713)改洛州置,长官牧以亲王遥领,牧缺尹行其事;复长史为尹,通判府事;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置少尹二人,掌贰府事,岁终更次入计;又有司录参军事二人、录事四人,功、仓、户、田、兵、法、士诸曹参军事各二人,参军事六人等属官;天
南府宰相
辽官名。契丹遥辇氏八部分别组成为“北府”、“南府”两集团。南府以乙室部为核心,包括楮特部、突举部,共三部。辽太祖阿保机以弟苏为南府宰相,管辖三部。辽朝建国后,南、北府宰相仍为常设官职。南府宰相以皇族充任。圣宗以后,也用汉人。
广南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一说十七年)以元广南西路宣抚司改置,治今云南广南县。属云南省。辖境相当今云南广南、富宁县地。1913年废。
南府事件档
档案名称。清代升平署奏折底稿。南府初为吴三桂之子——额驸吴应熊的赐第,在西华门外之南长街口。因该地在宫城之南,遂称南府,也称“驸马府”。清圣祖平定三藩之乱后,令太监等在南府中排演戏文,至乾隆时更为盛行。道光七年(1827)南府改称升平署。
河南府路
又称河南路。元以河南府置。治洛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巩义市、登封市以西和熊耳山以北地区。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复为河南府。
施南府
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治恩施县(今市)。属湖北省。乾隆后辖境相当今湖北建始、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利川等市、县地。1912年废。
南府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所属机构。乾隆初年置于南长街南口之南花园。掌承应宫廷奏乐演戏之事。总管内务府大臣及堂郎中常来园内办公,以区别于西华门之本府,故称。道光七年(1827)改称升平署。
思南府
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思南宣慰司置。治水德江长官司(后改安化县,即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约当今贵州思南、印江、德江、务川与沿河诸县。明清属贵州省。1913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