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右单于
东汉末乌丸首领。袁绍因乌丸助其击公孙瓒,遣使拜乌丸三王皆为单于,《三国志乌丸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载其版文: “乌桓单于都护部众,左、右单于受其节度,他如故事”。汉末乌丸(桓)首领名。为右乌丸部族的最高首领。《三国志魏书乌丸传》:“袁绍与公孙瓒连战不决,
左单于
东汉末乌丸首领。袁绍因乌丸助其击公孙瓒,遣使拜乌丸三王皆为单于,《三国志乌丸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载其版文:“乌桓单于都护部众,左、右单于受其节度,他如故事。”东汉末年乌丸左部首领。《三国志魏书乌丸》:“袁绍与公孙瓒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瓒
西单于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魏书铁弗刘虎传》:“(苻)坚后以(刘)卫辰为西单于,督摄河西杂类屯代来城。”
大单于
①官名。单于本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十六国时期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沿用。除了用于称最高统治者外,主要指政权中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多由该政权的皇位继承人或其宠信的儿子、大臣出任,并由出身少数民族的大臣辅佐。《晋书 刘曜载记》:“(刘曜) 置单于台
丁灵单于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掌管入居中原地区的敕勒族事务。《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勃勃)祖豹子招集种落,复为诸部之雄,石季龙遣使就拜平北将军,左贤王、丁灵单于。”
单于阏氏
汉时匈奴国君的正妻。匈奴的国君称单于,单于的正妻称阏氏,相当中国的皇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
单于
匈奴的国君称单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二十四年)冬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于是分为南北匈奴。”《汉书匈奴传》说:“单于姓挛鞮氏……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左
单于左辅
官名。十六国汉,后燕、北燕置。十六国汉时,与单于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后燕时位次尚书。北燕时为大单于四辅之一。见《晋书刘聪载记》、《慕容熙载记》、《冯跋载记》。
南单于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魏书鲜卑乞伏国仁传》: “(国仁)父司繁,拥部落降于苻坚,以为南单于,又拜镇西将军,镇勇士川。”参见“单于”。南匈奴的国君称南单于,相当汉族的国君皇帝。《后汉书考顺帝纪》:“丙寅,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南单于。”其官有左贤王、左谷蠡王,
鲜卑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时,辽东鲜卑首领慕容涉归,以勋被西晋政权拜为鲜卑单于。
鲜卑大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怀帝永嘉(307—313)初,辽东鲜卑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
老上稽粥单于
即“老上单于”,详该条。
老上单于
西汉时匈奴国君称单于,冒顿子稽粥称老上单于。《史记匈奴列传》:“冒顿死,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老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注:“《索隐》:粥,音育。”
北单于
官名。西晋置。《魏书 匈奴刘聪传》:“(成都王司马颖)拜(刘)渊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汉时匈奴的国君称单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南面八部大人共立比为呼韩邪单于,内附于汉朝,于是匈奴遂分为南匈奴、北匈奴,而有南单于与北单于之分。见《后汉书南匈奴传》。
东单于
官名。十六国汉置。《晋书石勒载记上》:“刘聪以平幽州之勋,乃遣其使人柳纯持节署勒大都督陕东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东单于,侍中、使持节、开府、校尉、二州牧、公如故。”
顺单于
单于为匈奴国君。王莽时蔺苞、戴级到塞外,招诱单于弟咸及咸子登人塞,胁拜咸为孝单于,赐黄金千斤,锦绣甚多,遣去;将登至长安,拜为顺单于,留邸。见《汉书王莽传》。
索头单于
① 鲜卑拓跋氏首领的称号。《宋书索虏传》: “ (晋) 惠帝末,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于晋阳为匈奴所围,索头单于猗駞遣军助腾。”② 官名。十六国时辽西鲜卑段龛所置。《晋书慕容儁载记》:“ (段) 龛所置徐州刺史王腾、索头单于薛云降于(慕容) 恪。”
丘除车林鞮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名苏。丘浮尤鞮单于莫之子。 永平六年(63)䤈僮尸逐侯鞮单于适死后,继立为单于,旋死。
丘浮尤鞮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名莫,呼韩邪单于比之弟。建武中元元年(56)呼韩邪单于死,得立为单于,次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