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坛山刻石
刻“吉日癸巳”四篆字。旧附会为周穆王所书。原在河北赞皇坛山上,石已不存;宋皇祐五年(1053)李中祐有摹刻本,亦不存;现存南宋重刻本,在赞皇孔庙。
辽大安七年刻石
辽碑刻。1956年发现于黑龙江泰来塔子城古城西南隅。碑残。文字自右至左凡十六行,可识者总一百五十五字。碑文有“泰州河堤”、“塔事”字样并四十七个汉姓。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刘平国刻石
东汉摩崖刻石。隶书。在新疆拜城东北喀拉达格山的博者克拉格沟口崖石上。清光绪三年(1877)发现。分两处刻字,北为题识,三行十一字;南为诵文,八行,行十二至十六字不等。系记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等人开山建关之事,后有永寿四年(158)纪年。博者克拉格沟为自龟兹北通乌孙的交通
峄山刻石
秦刻石之一。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前219)东巡至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刻石颂秦德,立于峄山之上。为最早之秦刻石。其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未录。据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原石被北魏太武帝推倒,唐时又为邑人聚薪焚烧,由是残阙,约湮没于唐世,但当时已有摹刻之石。宋淳化四
宋政事堂刻石
相传宋太祖曾提出不用南人为相的主张,亲笔书写“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刻石于政事堂,以示子孙。后王钦若为相,吏移刻石于他处,王安石、章惇为相时,刻石被人窃去。据近人考证,此说系反对王安石变法者所编造。
秦刻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行各地所树立的刻石。共有如下七石:(1)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于今山东枣庄市境内峄山上;(2)泰山刻石,二十八年立于泰山上;(3)琅邪刻石,二十八年立于今山东胶南市境内琅邪台上;(4)芝罘刻石,二十九年立于今山东烟台市西北芝罘山上;(5)东观刻石
会稽刻石
秦刻石之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出巡,远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境内),曾登山祭大禹,望南海,又立刻石颂秦德,其文共二百八十九字。后秦二世又于其后加刻诏书及从臣姓名七十九字。其碑唐时尚存,今传拓本因辗转摹写翻刻,已失其真。
琅邪刻石
秦刻石之一。又称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巡行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西南),立层台于山上,刻石纪功,“颂秦德,明得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录,共四百九十七字,篆书。后秦二世又加刻诏书及从臣姓名七十九字。今有残石存世,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文字可见者凡十
中山刻石
亦称守丘刻石。战国时期中山国刻石。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于河北平山南七汲村西南。西距中山王墓(参见“平山中山王墓”)1、2号墓1公里余。系一块大河光石,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上刻铭文两行,存十九字。铭曰:“罟又臣公乘(得)守�ᙃ
泰山刻石
秦刻石之一,亦称《封泰山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前219)封泰山,行祠祀,立石其上,石上刻辞颂秦德,共一百四十五字。后秦二世又加刻诏书及从臣姓名七十九字。宋刘岐《泰山秦篆谱》云,其石四周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字,原石早佚。明嘉靖年间许
琅琊刻石
琅琊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y k sh拼音字母lang ya ke shi拼音首字母lyks 琅琊刻石的百科含义 是中国最早的刻石之一,刻于秦代.在今山东胶南琅琊台。刻石通高4.8米, 上宽 0.76米,下宽2米,东、南、西三面环刻,分秦始皇《颂诗》和二世《诏书》两部分, 共计447字,1993年底
刻石
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k sh拼音字母ke shi拼音首字母ks 刻石的词语解释刻石[ k sh ] 1.在石上雕刻。《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唐 白居易《蜀路石妇》诗:“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清 龚自珍《说刻石》:“古
汉代刻石
汉代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hn di k sh拼音字母han dai ke shi拼音首字母hdks 汉代刻石的百科含义 西汉的石刻很少见,据宋尤袤《砚北杂记》说:“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大多采用阴线刻和阳线刻两种雕刻方式。
题南山刻石诗
题南山刻石诗的词语属性 拼音t nn shn k sh sh拼音字母ti nan shan ke shi shi拼音首字母tnskss 题南山刻石诗的百科含义 《题南山刻石诗》是宋代诗人许给的作品之一。
芝罘刻石
芝罘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zh f k sh拼音字母zhi fu ke shi拼音首字母zfks 芝罘刻石的百科含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曾多次巡视全国,立石刻,歌颂秦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
莱子侯刻石
莱子侯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zi hu k sh拼音字母lai zi hou ke shi拼音首字母lzhks 莱子侯刻石的百科含义 《莱子侯刻石》是刊刻于新朝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的一方石刻,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等,无撰书者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邹
秦山刻石
秦山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qn shn k sh拼音字母qin shan ke shi拼音首字母qsks 秦山刻石的百科含义 《秦山刻石》是一部书法篆刻作品,所用字体为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琅琊台刻石
琅琊台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y ti k sh拼音字母lang ya tai ke shi拼音首字母lytks 琅琊台刻石的百科含义 琅玡台刻石是秦代时期的一种篆书碑刻,作者是李斯。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ti shn k sh拼音字母tai shan ke shi拼音首字母tsks 泰山刻石的词语解释泰山刻石[ ti shn k sh ] 亦称《封泰山碑》。公元前219年镌立。四面有字,其中一面为前209年所刻东行诏书及从臣姓名。原字相传为李斯手笔,工整圆健,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字体,
坛山刻石
坛山刻石的词语属性 拼音tn shn k sh拼音字母tan shan ke shi拼音首字母tsks 坛山刻石的词语解释坛山刻石[ tn shn k sh ] 坛山 在 河北省 赞皇县,山壁刻有“吉日癸巳”四个篆字,相传为 周穆王 书。原刻石在 宋 皇祐 年间被州将 刘庄 凿取带走,久佚。宋 皇祐 五年 李中祐 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