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刘源
刘源
清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伴阮。隶汉军镶红旗。康熙间供奉内廷,官至刑部主事。工书画、精鉴赏,制作精巧绝伦。时景德镇御窑厂瓷器多由其主持,曾呈样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精美过于明代诸窑。所画尤精,曾制尺五方瓶,四面皆设山水,有荆浩、关仝笔意,款署“伴阮
刘源灏
清顺天永清(今属河北)人,字鉴泉。道光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外放,历官江苏、陕西、山东、山西等地。曾任扬州知府、署常镇通海道。十六年(1836)任陕西督粮道。后调山东按察使,迁布政使。咸丰二年(1852)主持山东济宁等地赈务。三年督办省城团练,抗阻太平军北伐。奉调入京,
刘源沂
刘源沂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yun y拼音字母liu yuan yi拼音首字母lyy 刘源沂的百科含义 刘源沂(1898~1988),字崇和福建林森。人。山水、人物、花鸟皆工,亦善书法篆刻,福建闽侯人。束之际,即勤于金石篆刻及丹青之摹写,后更遍览名山大川,与苑硕彦切磋往还,故能下笔浑融,
刘源
刘源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yun拼音字母liu yuan拼音首字母ly 刘源的百科含义 刘源,男,汉族,1951年2月生于北京,籍贯湖南宁乡。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之子。现
刘源超
刘源超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yun cho拼音字母liu yuan chao拼音首字母lyc 刘源超的百科含义 刘源超,男,汉族,1955年出生,湖北通山人,1974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刘源渌
刘源渌的词语属性 拼音li yun l拼音字母liu yuan lu拼音首字母lyl 刘源渌的百科含义 刘源渌生于1619年(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聊城大学汪贵峰撰文称刘生于1618年),卒于1700年。刘源渌字昆石,号直斋先生,清初著名理学家,安丘县贾戈乡刘家沙埠村人。
刘源清
字汝登,东平(今属山东)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进贤知县。嘉靖三年(1524),因平宸濠功,升为御史。后历任兵部左侍郎、大同、山西、保定诸镇军务总制。镇压大同兵变,太狠毒,帝大不喜悦,夺职下狱,斥为民。俺答逼近京师,即家起用,未赴任而卒。隆庆初,赠兵部尚书。
刘源
【介绍】: 宋潜山人,字叔清。端宗景炎中与张德兴起义兵,立寨司空山,复黄州、寿昌军。元将昂吉儿来攻,源坚守三年,力竭而死。
刘源清
【介绍】: 明山东东平人,字汝澄,号东圃。正德九年进士,知进贤县。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反,源清邀杀妃弟娄伯。事平,征为御史,迁大理丞。嘉靖十二年,以边警迁兵部左侍郎,总制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诸镇军务。后以处理兵变失当,为侍郎黄绾所劾,逮系诏狱,久之罢归。
刘源
怦子。为涿州刺史时不受兄济节制,济出师征讨,源败被虏,朝廷召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左武卫将军。
刘源清
【生卒】:?——1642 泽清弟。临清总兵官,清兵陷城,死。赠太子少保。
刘源清
字汝登,东平(今属山东)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进贤知县。嘉靖三年(1524),因平宸濠功,升为御史。后历任兵部左侍郎、大同、山西、保定诸镇军务总制。镇压大同兵变,太狠毒,帝大不喜悦,夺职下狱,斥为民。俺答逼近京师,即家起用,未赴任而卒。隆庆初,赠兵部尚书。
刘源
归德中牟(今河南中牟)人。母七十余,病重不能行。恰逢兵火起,邻里俱逃,他力不能救,乃趋入抢母,为火所焚而死。
刘源
怦子。为涿州刺史时不受兄济节制,济出师征讨,源败被虏,朝廷召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左武卫将军。
刘源灏
【生卒】:1795—1864【介绍】: 清顺天永清人,字鉴泉。道光三年进士,由编修任扬州知府,官至云贵总督。在扬州时,力拒河督开坝泄洪泽湖水之令,使里下河数州县得免淹没。
刘源澄
【介绍】: 明湖广邵阳人,字水心。诸生。崇祯中率乡兵拒张献忠战死。
刘源清
【介绍】: 明山东东平人,字汝澄,号东圃。正德九年进士,知进贤县。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反,源清邀杀妃弟娄伯。事平,征为御史,迁大理丞。嘉靖十二年,以边警迁兵部左侍郎,总制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诸镇军务。后以处理兵变失当,为侍郎黄绾所劾,逮系诏狱,久之罢归。
刘源
字伴阮。河南祥符(今开封)人。隶汉军旗籍。康熙中,官刑部主事,供职内廷、监督芜湖、九江两关。擅长绘画、雕刻、塑造诸艺。绘《唐凌烟阁功臣像》,为景德镇官窑设计陶瓷品种数百,精美远超明代。宫中木漆器物,多出其监制,得康熙帝宠遇。
刘源
【介绍】: 清河南祥符人,字伴阮,隶汉军旗籍。康熙中,官刑部主事,供奉内廷。善画山水人物。在殿壁画竹,风枝雨叶,均极生动,为时所称。曾为江西景德镇御窑呈瓷样数百种。
刘源
【介绍】: 元归德中牟人。母年七十余,病甚。战乱中火起,延烧其家,趋入救母,焚死。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