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军府
左二护军府护军
官名。同“左一护军府护军”。
左二护军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所置六护军府之一,掌侍卫陪从。置护军一员、副护军二员,长史、录事及仓、兵、铠曹参军各一员,统军二员、别将四员,分掌领亲、勋卫及外军。
左一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左一护军府次官,各置二员,从四品下。
左二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同“左一护军府副护军”。
左一护军府护军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左一护军府长官,各置一员,正四品下,掌率本府统军以下侍卫陪从。
左一护军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所置六护军府之一,掌侍卫陪从。置护军一员、副护军二员,长史、录事及仓、兵、铠曹参军各一员; 统军五员、别将十员,分掌领亲、勋卫及外军。
领军府
官署名。即领军将军(中领军)的官府。东汉末、三国魏即置领军将军,统禁军,护卫皇帝宫禁。虽置僚属,但未正式建府。晋、南朝、北魏沿之。北齐时正式置府、以领军将军或中领军一员为长官,掌禁卫宫掖,主朱华阁外的禁卫官,舆驾出入时,督摄仗卫。设有长史、司马等掌府务。又领
参军府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设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翌年,改参军从五品。九年,改参军府为长史司,参军为长史。
郡军府参军督护
官名。南朝宋置。《宋书张兴世传》记其为竟陵人,“南郡宗珍之为竟陵郡。……竟陵旧置军府,以补参军督护,不就。”参见“州军府参军督护”。
郡军府录事
官名。梁置,《陈书华皎传》记其为晋陵暨阳人,在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陈)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录事前加“都”字,是表示其职特重,倍加信任之意。
郡军府中兵参军
官名。南朝宋置,掌军府直属之兵。《宋书沈庆之传》载:“(赵)伦之见而赏之、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伦之命伯符版为宁远中兵参军。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
郡军府记室参军
官名。南朝梁陈时会稽郡军府有记室参军,见《梁书钟荣传》与《陈书虞荔传》。
郡军府咨议参军
官名。晋置,会稽太守王舒尝聘请虞预为咨议参军,见《晋书虞预传》。
郡军府录事参军
官名。南朝宋置,《宋书殷琰传》记“临海王子顼为冠军将军、吴兴太守,以琰为录事参军,行郡事。”
郡军府司马
官名。据《宋书百官志》记载,凡郡将之开军府者,均置司马,以主兵事。如《南齐书萧景先传》记其在南朝宋末为广兴郡司马;《南齐书东南夷传》记永明初刘僧寿为巴东军府司马。
郡军府长史
官名。晋始置,《晋书桓彝传》记彝为宣城内史时,裨惠为其长史。《宋书顾传》记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其时昶为会稽太守。南朝之制,年幼皇子出蕃,始有长史行事之制,皇子不常为太守,故郡军府长
郡军府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时代,刺史常带将军,其佐吏除承汉以来的丞与功曹,主簿,诸曹掾、史之外,仿州军府之制,多置参军。其军事重地或郡当边区有少数民族者,亦置军府,如会稽、丹阳、吴郡、吴兴、琅邪、高阳、宣城、东阳、江夏、竟陵、巴东、建平、武陵、广兴等郡,均有军府。
州军府防閤将军
官名。南朝末始置,掌军府警卫。《宋书建平王宏传》记刘景素为都督南徐州刺史、镇北将军,有防閤将军王季符。齐梁陈诸代沿置。
州军府功曹督护
官名。《隋书百官志上》记梁代庶姓持节府有功曹督护,不登一班。其地位与参军督护相似,似为设于阁内以司伺察之职者。参见“参军督护”。
州军府录事
官名。南朝宋置,《宋书沈攸之传》载:“攸之在郢州,州从事辄与府录事鞭。攸之免从事官,而更鞭录事五十。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凌侮士大夫。”由此可知州军府录事地位甚为卑下,当亦属閤内之职,与录事参军不同。北齐州军府置统府录事与箱录事,见“隋书百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