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军府
州军府贼曹参军
官名。南朝宋置,主盗贼事。《宋书南夷林邑传》记檀和之为龙骥将军、交州刺史,有前部贼曹参军;同书《傅弘之传》记弘之为太尉府行参军,署后部贼曹。是南朝宋时大小军府均置贼曹,且有前后部的分别。
州军府默曹参军
官名。北魏置,即墨曹参军,见“州军府墨曹参军、行参军”。
州军府墨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南朝陈军府置墨曹行参军,主刑法。《陈书文学张政见传》记政见曾为东扬州镇东鄱阳王府行参军。北魏军府则置墨曹参军,如《魏书崔辩传》记崔巨偏仕冀州镇北府墨曹参军。但《碑》、《传》或作默曹,如《敬史君碑》及《孔庙碑》等碑和《魏书阳尼传》均作默曹。北齐军府复置
州军府刑狱参军
官名。南北朝均置,掌刑狱之事。南朝宋时,江州军府长流参军与刑狱参军并置,而刑狱在长流之下,见《宋书颜师伯传》。梁武帝时,刘璠为北徐州轻车府主簿,领刑狱参军,见《周书刘璠传》。北魏州军府本置此职,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省,见《魏书官氏志》;末年复置,见《孔子庙碑
州军府长流参军
官名。南北朝均置,主刑狱之事。南朝宋置此职,见《宋书颜师伯传》。刘坦曾为南齐南康王荆州西中郎府中兵参军,领长流,见《梁书》本传。梁初,陈伯之为江州刺史,以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见《梁书》本传。北魏亦置此职,如郭季方仕胶州骠骑府为长流参军,见《魏书郭祚传》。
州军府法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南朝宋州军府置法曹参军,《宋书建平王宏传》记宏为南徐州刺史,因事被诛,其旧秀才上书说:“臣昔以法曹参军奉讯于听朝之末。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色,以待士女之讼。”从上述记载看,其职似为参与刑讯之事。然《宋书百官志》记太尉府的法曹为主邮驿科程,待考。北魏
州军府参军事
官名。为州军府不署曹参军名号之一。南朝时宋置此职,《宋书颜师伯传》记师伯为刘道彦雍州辅国府行参军,后为衡阳正义季征西行参军,世祖徐州安北行参军。世祖镇浔阳,板为参军事,署刑狱。从颜师伯屡任参军有署曹和不署曹的情况看来,参军必有不署曹的散员。北魏州军府亦置参
州军府右户参军
官名。此职惟南齐设置,见《南齐书百官志》。
州军府水曹参军
官名。职主水利。南齐都督府置水曹参军,见《南齐书百官志》。北魏州军府亦置水曹参军,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因高肇之奏而省,见《魏书官氏志》。北魏末又复置。
州军府士曹行参军
官名。北齐有此职,见《隋书百官志中》。其品秩上州从七品上,中州从七品下,下州正八品上。至唐为“司士参军”,参见该条。
州军府禁防参军
官名。《宋书州郡志一》载:“秣陵令……(晋)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移治京邑,在斗场。晋恭帝元熙元年(公元419年)省扬州禁防参军,县移治其处。是东晋时扬州有禁防参军,至晋亡前一年始省。
州军府集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洪范五行传》说:“集曹供输纳”。其职任为运集谷粮以实仓廪。(1)集曹参军。南齐时有此职,见《南齐书百官志》。(2)集曹行参军。南朝宋始置,《宋书索虏传》记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尹定任徐州安北府集曹行参军。北齐州军府亦置,见《隋书百官志中》。其品秩上州从
左领军府
官署名。隋朝置,与右领军府同掌十二军帐籍、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唯有长史、司马、掾属、录事及功、仓、户、骑、兵曹参军,法、铠二曹行参军等员。又置明法,隶于法司,掌律令轻重。又统开府府(骠骑府)、仪同府(车骑府)。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左屯卫,为十二卫之一。
左右领军府
军事机关名,隋朝置,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只置长史、司马、掾属、录事参军等官。见《隋书百官志下》,参看“领军府”条。官署名。隋置,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惟有长史,司马,掾属及录事,功、仓、户、骑等曹参军,法、铠等曹行
将军府
1、指将军的治所和幕府。汉朝将军位比公者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制,位同公者开府,府员有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取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大将军领兵营五部,部置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五军十卫参军府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于五军都督府置。设左、右参军,掌参谋军务。后革。
州军府都督
武官名。北魏置,为州军府督将之一, 掌领兵之职。《金石萃编》三十《敬史君碑阴》有都督四十人。其时州军府都督有领民者, 《周书赵昶传》载:“氐梁道显……款附。……徙其豪帅四十余人并部落于华州,太祖(宇文泰)以昶为都督,领之。”
州军府统军
武官名。北魏置,为州军府督将之一, 掌领兵之职。《魏书杨播传》记长孙椎为杨州刺史, 奏杨侃为统军。
右三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同“右一护军府副护军”。
郡军府督护
官名。晋始置,为郡军府领兵之职。《晋书李矩传》记矩为平阳人,有功,封东明亭侯。“还为本郡督护,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矩谢病去。”《梁书林邑国传》:亦记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须达复寇日南,……交趾太守杜琼遣督护邓逸等击破之。”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