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督办军务处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作战的参谋总部。1894年11月2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五日)清廷设督办军务处,命恭亲王奕訢为督办军务大臣,庆亲王奕劻为帮办大臣,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为会办大臣。该处系临时机构,故无正式编制官员。议定之事情,即由奕訢领衔,由督办军务处王大臣联
护国军军政府军务院
护国军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联合组织的军政机关。为反对袁世凯称帝,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出兵讨伐。次年初,贵州和广西相继宣布独立,四月六日,广东也被迫宣布独立。各省护国军共同组织的最高机关是护国军政府,其具体的机关则是军
赞理军务
官名。明朝巡抚兼理军务之职。其地原设有总兵官,则称赞理军务。
临时执政府军务厅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相当于总统府的军事厅,掌参议军事。职官设置不详。
总领南面军务
官名。辽朝置。南京兵马都总管府官员。总领南面兵马之事。圣宗时,耶律休哥总南面军务,以便宜从事。
军务局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置,以局长为主官,局内分设军事、步兵、炮兵、工兵四科。北洋政府时期改称“军务司”,参见该条。
军务司
官署名。(1) 隶属于陆军部。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军务局,主官有局长一人。北洋政府改称军务司,其职掌如下:一、建制和编制;二、整旅计划的准备执行;三、戒严、征发;四、军队配置;五、战时各项规则;六、军纪、风纪;七、军旗;八、礼节、服制、徽章;九、各兵科、军乐队;十、各
督办军务善后事宜
省的军政长官。北洋政府设置,见“省都督”。
督理军务善后事宜
省的军政长官。北洋政府设置,见“省将军”。
提督军务总兵官
见“提督”①。
省长公署军务厅
省长公署的内部机构。北洋政府规定,若省长兼署督军,则于省长公署内增设军务厅,下设军务、军需、军法三科。
军务院
官署名。民国五年西南护国军所组织的军政机关。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抚军长,陆荣廷、蔡锷、李烈钧等为抚军;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乃宣告撤销。
总督军务
官名。明置,初称总督军务,后改称总督。详“总督”条。
张公襄理军务纪略
书名。清丁运枢、陈世勋、葛毓琦编。六卷。分为《防剿粤匪》、《襄办海疆》两部分。前记太平军事.后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事,以英法联军两次侵占天津时,乡绅张锦文办团防事为详,而张氏在支应局供应英法联军食物、屈膝投降等言行,亦有述及。有宣统元年(1909)石印本。别有雪堂丛
西路军务档
档案名称。清军机处档册。所载为同治间对新疆哈密、伊犁等处用兵事件的文件,均为奏折和上谕的摘要。
赞理军务
明职衔泛称之一。武臣统兵出征,多以文臣参赞。总督、巡抚官亦多带此职衔,辖制和参与地方军事。
皖南军务纪略
书名。清陈钟秀撰。不分卷。是书按年月记录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三年(1864)清军与太平军在安徽作战概况。末附“匹夫从戎事实”,述作者咸丰三年至鄱阳投清军,被太平军战败后,回安徽乡里举办团练,继续与太平天国作战的经历。所记多作者亲所见闻,其中有关安庆、太平、休宁、
赞理军务
赞理军务的词语属性 拼音zn l jn w拼音字母zan li jun wu拼音首字母zljw 赞理军务的百科含义 赞理军务,官制名。清代陕西巡抚之兼衔。此制始于明代。
军务院
军务院的词语属性 拼音jn w yun拼音字母jun wu yuan拼音首字母jwy 军务院的百科含义 中华民国军务院,是护国战争中西南护国军在广东组织的临时政府性质的机构。成立于1916年5月8日,1916年7月14日撤销。由梁启超发起的,为护国运动中的反袁军政领导机关。1916年西南护国军反对
护国军军务院
护国军军务院的词语属性 拼音h gu jn jn w yun拼音字母hu guo jun jun wu yuan拼音首字母hgjjwy 护国军军务院的百科含义 护国军军务院直属大总统,统筹全国军机和战后一切政务,在大总统不能亲临视事时,一切内外事务均有其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