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军事委员会铨叙厅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不久设置,属军事委员会。掌陆海空军的人事管理事宜。设厅长一人,中将级,副厅长一人,中将或少将级,厅内分一室三处:厅长办公室掌理全厅人事管理及庶务等事项,第一处掌理将级人员的任免事宜;第二处掌理校级以下人员的任免、审核、统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由总司令部的政治训练处演变而来。设部长一人,上将级;副部长二人,中将级。下设部长办公厅、总务厅及第一至第三厅。部长办公厅,掌理全部例行事务、关于部长、副部长交办的重要事件以及文电承转事务。设秘书长一人,中将或少将级,下设秘书、副官及
军事委员会办公厅
军事委员会的办公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掌理军事委员会例行或无需呈送委员长亲核的次要业务。设主任一人,上将或中将级;副主任一人,中将级(不常设)。办公厅所辖单位有主任办公室,设主任一人,中将或少将级,高级参谋三至四人,中将或少将级,又有副官、秘书、文书、事务人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直接办事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 在抗日战争期间其编制几经扩大,编制最大时期为一室三处:侍卫长室,专管委员长的警卫侍从,所辖警卫大队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第一处分设第一至第三组,第一组掌接待、财务、卫生、饮食;第二组, 掌军事参谋业务;第三组,掌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国民党政府最高军事指挥长官。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设委员长一人,委员七人至九人,均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委员长为军事委员会最高将官,由委员中互推三人至五人为常务委员,辅助委员长筹划一切事宜;后
县政府军事科
县政府内部分科之一。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置,以科长为主官。掌理兵员调查征募,兵役宣传奖惩,在乡军人的管理,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防空及救护,保安,军事征用、兵要地图调查。因与县国民兵团之间权责界限模糊,不久裁撒。
参赞军事
官名。南宋御营使、都督、宣抚使的高级属官,参预谋划军事。军事幕职名。宋御营使、都督、宣抚等所属高级军事幕职,掌参预军事谋划。
参议军事
军事幕职名。见“参议官”,
咨议军事
军事幕职名。南宋时都督与督视军马的高级军事幕职,掌参预军事谋划。原名计议官后改详议官,又改为咨议军事, 其地位提高。参见“计议官”。
参谋军事
军事幕职名。宋置,见“参谋官”。
军事次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军事部的副长官。见“军事部”。
军事总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军事部的长官。见“军事部”。
军事参议院
官署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置,为军事最高咨询建议机关。直属国民政府。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参议九十至一百八十人,咨议六十至一百五十人,以曾经任过重要军职、学识优长之海陆空军将官等充任,平时备咨询建议,并担任点验、校阅、演习、调查、屯垦、兵工及特派等事,战时担
军事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置,为全国军事最高机关,直属国民政府,掌管国防绥靖事务,决定军事规章制度及军队教育方针,审核军费支配和军实补充,主持军事建设及军队编遣等。设委员长—人、副委员长二人、委员七至九人。参谋总长、军政部长、训练总监、海军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及本会各
军事长官惩戒委员会
惩戒机关名。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十月设置,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掌理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交付的对少将以上军事长官的惩戒案件。委员会设委员五至七人,从军事委员会委员中选任,并指定其中一人为常务委员,负责召集开会。开会应有过半数的委员出席,凡审
中外诸军事
即“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省称。
知州军事
官名。简称知州。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州的长官,职掌略同于知府事。官名。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各州,号知军州事。军指兵,州指民政,为州的长官。见《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
军事委员会分会
军事委员会的分司机构。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曾在北平、武汉、广州等地设立军事委员会分会,这是最大的区域性军事组织。长官称为主任,一般由上将级军官充任。设有与中央的军事委员会相适应的一些机构,惟人员较少,权力也较小,只能处理一般事务。军事委员会分会存
参赞军事
官名。南宋御营使、都督、宣抚使等高级属官,参预军事谋划。
咨议军事
官名。原名计议官和详议官。南宋都督等属官,参预军事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