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内府
内府库大使
官名。明置,为内府库的掌库官员。见《明史职官三》。
内府局令丞
官名。隋于内侍省置内府局,设令二人,丞二人。唐沿置,主中藏宝货出纳之数及宫中灯烛、汤沐、张设之事。设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属吏有书令史、书吏、典史、掌固、典事。
南京内府二十四衙门
官署名。明朝南京宦官衙门的统称。即指永乐(1403—1424)迁都北京后留置于南京的原宦官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
帐内府
官署名。唐武德年间秦王、齐王府置,并分左、右。贞观以后不分左、右。置典军、副典军各二员,掌府事,领校尉、旅帅、队正、队副及帐内亲兵,侍卫陪从。
内府供用库
官署名。明内府诸库之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设大使及左、右副使,后改设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共百余员。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物。每晚,监工负责给宫中各长街路灯添油,以便巡看关防。
内府少监
官名。唐龙朔二年(556)改少府少监置,咸亨元年(670)复旧称。
内府十库
明代内府中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惠、广盈、广积、赃罚十库的合称。
内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掌内府库中的金银玉帛等物,正三命。下设内府中士以佐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内府局
官署名。隋唐内侍省所统诸局之一。掌中藏宝物给纳名数,以令、丞为长贰。
内府营
见“内营”。
内府监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少府置,职掌同,咸亨元年(670)复旧称。
内府令
官名。隋唐内侍省内府局长官,皆员二人,正八品下。掌中藏宝货,给纳名数。
乾隆内府舆图
即“清乾隆内府舆图”。
内府
①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为内库长官,上士爵。②明代宦官机构的统称。③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少府(监)置。咸亨元年(670)复旧称。
内府佐领
又名内务府三旗佐领、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佐领之统称。共有包衣佐领三十六个,其中三旗包衣满洲佐领各五个(由包衣满人、蒙古人编立)、旗鼓佐领各六个(由包衣汉人编立),正黄旗包衣朝鲜佐领二个(由包衣朝鲜人编立),正白旗包衣回子佐领一个(由包衣维
南京内府二十四衙门
官署名。明代南京宦官衙门的统称。即指永乐迁都北京后留置于南京的原宦官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
右帐内府
见“左帐内府”。
清乾隆内府舆图
又称乾隆《皇舆全图》、《钦定舆地全图》、《乾隆十三排图》、《大清一统舆图》等。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六年测绘,三十七年印刷成册。采用经纬图法、梯形投影。北尽北冰洋,南至南海及印度洋,东自台湾岛及对马岛,西抵波罗的海与地中海、红海。全图比例尺约为1:140000
左帐内府
官署名。唐初与右帐内府同置,为秦王、齐王府所领侍卫府之一。掌领帐内,侍卫陪从。设官有统军、长史、录事及仓、兵、铠曹参军,别将等。贞观后不分左、右。
绍兴内府古器评
书名。宋张抡撰。二卷。共收铜器一百九十五件(上卷九十八件,下卷九十七件)。除下卷中的博山炉外,皆为汉以前器物。所收器物不绘图形,不摹款识。有铭文者,在器名下注明字数,加以考释。对有些器形、用途亦有简要说明,并附评论。沿用《博古图》旧说者不少。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