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盛京内务府
官署名。清顺治元年(1644)设。负责盛京(今沈阳)陵园、祭祀管理及其他事务,以盛京包衣三旗置佐领三人管理。乾隆十七年(1752)设总管大臣一人,盛京将军兼,下设佐领、骁骑校、主事等职官。所属机构及主要职掌是:广储司,掌六库所储本朝列帝所用弓矢、军器、冠服、珠带等物;会
内务府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则例
书名。清宣统朝官修。三卷。辑录有关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条例及事例等而成。三园各为一卷。凡额设员役数目、公费额例、三园选补员役、三园考察官员、回避司员、岁修事宜、行取物件事宜、河道船只、钤用印信、移会事宜、稽察园户事宜、常年经费、备差轮船电灯经费等类。为清
内务府三旗前锋营
又名三旗包衣前锋营。清八旗兵制之一。乾隆十三年(1748)置。掌习解马、花马箭。由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护军内选充,为三营,每营四十人,设前锋参领、委署前锋参领、前锋校、委署前锋校(每旗各二人)、蓝翎长(每旗四人)领之,而统于各旗之包衣护军统领。
内务府堂续纂现行则例
书名。清宣统朝官修。四卷。辑录清末内务府堂上有关条例、事例等而成。各司处、三院等未及之。分建置衙门、添裁员役、堂司三院职掌、奏事班次、常朝礼制、收存红本、监视用宝、监守印信、公题额缺、选举官员、保举班条例、官员丁忧条例、接送圣驾事宜、庆贺事宜、奏请貤封、谢
内务府三旗骁骑营
又名三旗包衣骁骑营。清八旗兵制之一。顺治年间置。掌紫禁城内武英殿等三十一处的值班宿卫。营兵由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佐领、管领下挑补,各组为营。每旗设骁骑参领、副骁骑参领各五人领之,下设满洲佐领(三旗各五人)、旗鼓佐领(三旗各六人)、朝鲜佐领(正黄旗包衣二人)、
内务府三旗护军营
又名三旗包衣护军营。清八旗兵制之一。顺治时置,隶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十三年(1674),改隶内务府。三十四年,复隶领侍卫内大臣。雍正元年(1723),再改隶内务府,成定制。掌守紫禁城内顺贞门等十二处宫门的门禁以及导引扈从等事。营兵于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马甲内选充,每
稽察内务府御史处
官署名。又称稽察内务府御史衙门。清都察院所属机构,掌稽察内务府事务,兼稽察紫禁城内混入客留闲杂人等之事。雍正四年(1726),设内务府御史四人,十三年裁。乾隆三年(1738)复设二人,由协理陕西道及掌贵州道满御史兼管,另设经录三人。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初)裁。
内务府堂郎中
官名。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随即停补。雍正十三年(1735)复置。为内务府主要官员,掌府属文职官员铨选,并督催、查核各司及下属机构承办事务。亦称坐办堂郎中。员一人,由六库郎中升用,或选院卿及护军统领兼任。
内务府包衣缺
清代文职官缺之一种。指额定由内务府包衣人员补任之官职。内务府郎中以下、未入流以上各官,除总理六库郎中二人由六部司员兼摄外,皆为内务府包衣缺。
内务社区
内务社区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w sh q拼音字母nei wu she qu拼音首字母nwsq 内务社区的百科含义 朝阳门街道内务社区位于朝阳门内,东临朝内南小街,南至史家胡同,西毗东四南大街,北起东四路口,面积0.18平方公里。社区共有楼房18栋,平房院落83个。社区常住人口总户数1334户,
内务府
内务府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w f拼音字母nei wu fu拼音首字母nwf 内务府的词语解释内务府[ ni w f ] 官署名。清代设置,掌管宫廷事务。长官为总管大臣,一律由满族王公大臣充任。
内务条令
内务条令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w tio lng拼音字母nei wu tiao ling拼音首字母nwtl 内务条令的百科含义 内务条令(interior service regulations)是规定军人职责、军队内部关系和日常生活制度的法规。由军队最高领导机关或领导人颁发全军执行。军队生活的准则,是进行行政管理的
内务处理程序
内务处理程序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w ch l chng x拼音字母nei wu chu li cheng xu拼音首字母nwclcx 内务处理程序的百科含义 内务处理程序是一种冶金、计算机的专业术语。能有效清理java程序中无用或者废弃对象,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运行速度与减少冗余。
内务卫生
内务卫生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w wi shng拼音字母nei wu wei sheng拼音首字母nwws 内务卫生的百科含义 内务卫生,指军队内部生活秩序和卫生事宜。要求装备和个人物品放置有序,室内外环境和个人保持整洁,符合内务条令规定。
内务
内务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w拼音字母nei wu拼音首字母nw 内务的词语解释内务[ ni w ] 1.指国内事务(多指民政):~部。 2.集体生活室内的日常事务,如整理床铺、按规定放置衣物、做清洁卫生等。 内务的百科含义 1、指国内事务(多指民政)。例子:内务部。2、集体生活室内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