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典故
《食角》来历意思解释
《春秋.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后世诗文中常用作赋牛的典故。唐 黄滔《误笔牛赋》:“兔翰初停,旁起落毛之想;鼠须尚对,遥怀食角之因。”唐 陈仲师《土牛赋》:“质美埏埴,巧逾覆篑。那虞食角之患,宁假荧蹄之异?”
《食蛤蜊》来历意思解释
同“且食蛤蜊”。鲁迅《送灶日漫笔》:“只是北京的饭店那么多,饭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谈风月。”
《食蛤梨》来历意思解释
《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至于蒙穀之上,见一士人迎风而舞。士人“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卢与之语,谓自己“穷观于六合之外”,表示愿与士人为友。士人不屑一顾,并指斥卢言辞虚夸,“举臂而竦身,入云中而去”。后遂
《食薇》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采薇”。借指隐居。北周 庾信《拟咏怀》之二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
《食蔗》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渐入佳境”。喻境遇趋好或兴味转浓。宋 陈与义《观我斋再分韵得下字》诗:“平生功名手,嗜静如食蔗。”
《食蓱》来历意思解释
同“食苹”。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
《食萍》来历意思解释
同“食苹”。《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 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生。欲使金床之雁,更及衡阳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
《食葚》来历意思解释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毛传:“黮,桑食也。”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黮同葚。后因以“食葚”比喻受人恩惠。宋 王安石《酬王伯虎》:“鸮
《食菜周颙》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周妻何肉”。比喻好佛之士。清 唐孙华《剪蔬》诗:“灌园仲子犹存母,食菜周颙尚有妻。”
《食苹鹿》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食苹”。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的人。唐 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诗之一:“呦呦食苹鹿,常饮清泠川。但悦丰草美,宁知牢馔鲜?”
《食苹》来历意思解释
《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序:“《鹿鸣》,燕(宴)群臣嘉宾也。”后因以“食苹”指天子宴群臣嘉宾。亦指参加天子宴贤臣的宴会。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凯宴之在藻,知和乐于食苹。”隋 江总《劳酒赋》:“
《食苗》来历意思解释
《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苗。”后因以“食苗”比喻不劳而获。亦比喻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唐 罗隐《谢大理薛卿启》:“何争名竞利之场,有蠹节食苗之辈。”明 朱隗《络纬》诗:“食苗非尔志,篱落兴翛然。”
《食芹》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献芹”。谦称自己位卑识浅。唐 韩愈《归彭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食芹虽云美,献御固亦痴。”元 吴师道《送人贡秔米之京》诗:“及兹幸充数,扬帆上天仓。惟民秉恒性,食芹犹不忘。”
《食肝》来历意思解释
同“食无肝”。明 高启《方隐君山园》诗:“此时采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
《食肉相》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封侯万里”。谓封侯的骨相。宋 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明 唐顺之《自述》诗:“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
《食白》来历意思解释
宋 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王十朋集注:“《杭州图经》云:杨梅坞在南山近瑞峰,杨梅尤盛,有红白二种,今杭人呼白者为圣僧梅。”后以“食白”谓吃杨梅。宋 周必大《次韵阎刑部
《食玉炊桂》来历意思解释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
《食牛》来历意思解释
同“气食牛”。明 李东阳《题日川休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食楚萍》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楚江萍”。建立功业的吉兆。元 吴莱《柳博士自太常出提举江西儒学来访宿山中》诗之二:“身从北阙攀燕桂,梦压西江食楚萍。”
《食枣约》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枣大如瓜”。指仙人的约会。明 高启《赠李外史》诗:“何当共赴食枣约,山花醉折春蒙蒙。”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