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匡围》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围困。清周亮工《王师将返闽围渐解射乌楼上示诸同事用生字》诗: “匡围解后死,玉貌重先生。 ” ●《韩非子难言》: “仲尼善说而匡围之。 ”另见《史记孔子世家》。说(shui ): 游说。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不满鲁国执政者季桓子所为,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皆不
《匡汲宠辱》来历意思解释
谓居官时有升迁贬黜。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 ●《汉书匡衡传》: “建昭三年, (匡衡)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又见《汲黯传》: 汲黯列于九卿,“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
《宽带》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消瘦。南朝梁萧驎《咏袙腹》诗:“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 袙(pa) 腹: 裹肚,背心。参见:○带减围
《鲙忆》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思念家乡。唐罗隐《东归别常修》诗: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筋红。” 参见:○莼羹鲈脍
《脍鲈归客》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思乡退隐之人。鲙: 通 “脍” 。宋史达祖《秋霁》词: “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鲙鲈江汉未归客。” 参见:○莼羹鲈脍
《脍莼》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家乡风味。清丘逢甲《三用前韵奉答人境庐主》诗: “自把千秋付杯酒,湖山无恙脍莼香。”参见:○莼羹鲈脍
《块垒浇胸》来历意思解释
谓借酒消愁。宋葛郯《念奴娇再和咏杜庵高君忻聚画屏》词: “闻道块磊浇胸,槎枒肝肺,动笔端风雨。” 垒: 亦作 “磊” 。参见:○酒浇磊块
《块垒》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清洪昇《长生殿权哄》: “一腔块垒怎生消,我待把他威风抹倒;谁知反分节钺添荣耀,这话靶教人嘲笑。” 参见:○酒浇磊块
《蒯菅》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低贱之物。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安将蒯及菅,谁慕粱与膏。” ●《左传成公九年》: “《诗》曰: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 言备之不可以已也。” 此处所引为佚诗。菅、蒯: 皆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用以编草
《蒯彻舌》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能言善辩的本领。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 “我这夫人有些撇拗,嬷嬷,你须放出那蒯彻般舌来才好。”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蒯通,秦末齐辩士。曾说范阳令归降武臣,使武臣不战而下赵三十余城。又见《淮阴侯列传》: 蒯通两度说韩信据齐背汉自立,未被采纳。韩信被
《畸人》来历意思解释
《庄子.大宗师》:“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因以“畸人”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宋 陆游《幽事》诗之二:“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静分书句读,戏习
《出关周史》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紫气东来”。指弃官出关、西赴流沙隐遁的老子。借指弃官归隐。周史,周代的史官,老子曾为周之守藏史、柱下史,故称。宋 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做取出关周史,莫做他、下山园 绮。”
《虞人箴》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
《周南留滞》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指司马谈)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后因以“周南留滞”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亦用称羁旅他乡。唐 白居易《咏身》:“周南留滞称遗老,
《留徐榻》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陈蕃榻”。谓礼迎嘉宾。明 李东阳《夜泊徐州怀陈秋官宗器》诗:“十年尚记留徐榻,半夜虚回访戴舟。”
《留题凤字》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吕安题凤”。谓访友不遇。清 高士奇《沁园春.叶讱庵编修见过不值》词:“微雪初晴,轻寒向晚,未忍留题凤字回。”
《斜川》来历意思解释
晋 陶潜《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后以“斜川”泛指游览胜地或隐士居所。宋 晁补之《永遇乐.东皋寓居》词:“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宋 葛胜仲《渔家傲
《料虎须》来历意思解释
同“撩虎须”。清 顾炎武《赴东》诗之二:“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
《食蹯》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请蹯”。谓叛臣举兵刻不容缓地诛杀君王。《北史.宇文述云定兴等传论》:“率群不逞,职为乱阶,拔本塞源,裂冠毁冕。衅深指鹿,事切食蹯。”
《食跖》来历意思解释
《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高诱注:“跖,鸡足踵。喻学者取道众多,然后优也。”后因以“食跖”为善学的典故。唐 骆宾王《上梁明启》:“若乃博闻强记,辨齐国之黄熊;将圣多能,识吴门之白马。言泉漱迥,惊瀑布以飞澜;文江澹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