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保甲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正和都副保正。规定每户两丁以上选一丁充保丁,按时训练,在当地巡
保甲司
见“提举保甲司”。
保甲
宋朝乡兵组织与乡村基层组织。神宗时行保甲法,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分别设保长、大保长、都保正和副保正,每户两丁以上,一丁选充保丁。后改为五户一保,二十五户一大保,二百五十户一都保。保内行连坐法,以加强治安。为使与正规军互相参用,又行
省保甲局
官署名。清末置于各省,掌保甲警察事务。
提举保甲司
官署名。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始以朝臣提举陕西等五路义勇保甲。元丰二年(1079),开封府界置提举保甲官。自置官署,称提举保甲司。后有保甲路分皆置。掌什伍其民,分番教阅武艺,进赏其优者。八年署提举官,以其事归诸路提点刑狱。官署名。宋置,掌什伍其民,教之武艺,视
提举保甲司
官署名。北宋熙宁八年(1075),始以朝臣提举陕西等五路义勇保甲。元丰二年(1079)开封府界置提举保甲官,自置官署,称提举保甲司。后有保甲路分皆置。掌什伍其民,分番教阅武艺,进赏其优者。八年,署提举官,以其事归诸路提点刑狱。
保甲循环册
清代按保甲组织编制的户籍册。由循册和环册组成,两册的格式、内容相同。以户为单位,记载田地、税粮、房产的数目;并该户户主、亲属以及雇工店伙、左邻右舍等。清政府规定,各户如有迁移生死、婚嫁增减等事,须报告牌长,牌长随时通告甲长,共同于保甲循环册及门牌内添注更改
保甲书
书名。清徐栋编。四卷。辑录《清会典》及各家文集中有关保甲的条例、章程、奏疏、论说、公牍等而成。凡定例、成规、广存、原始四类。为清政治制度史料。道光十七年(1837)初稿,二十八年重订,附《牧令书》后刊行。
保甲
乡兵组织和乡间基层组织。隋文帝令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皆设正为其长。宋神宗时,实行保甲制,将其编制为乡兵组织,后逐渐演变为乡村基层单位。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诏行保甲法,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为五户一保,二十五户一大保,
提举保甲司
提举保甲司的词语属性 拼音t j bo ji s拼音字母ti ju bao jia si拼音首字母tjbjs 提举保甲司的百科含义 宋官署名。掌组织保甲,教以武艺。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初年置于开封府界,再行于河北、河东、陕西三路,不久,各路皆置提举官如开封府界。
陈保甲
陈保甲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 bo ji拼音字母chen bao jia拼音首字母cbj 陈保甲的百科含义 陈保甲(1904~1938),原名陈儒冲,崖三区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04年出生于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镇凤塘村;7岁进风塘村念初小,后入龙楼小学续读。20岁高小毕业后考入崖县初级师范学校
圣战保甲
圣战保甲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g zhn bo ji拼音字母sheng zhan bao jia拼音首字母szbj 圣战保甲的百科含义 这一款新装黑色做底,绿色点缀,整体造型以酷取胜,自然间透出一股威严之气。而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是背后的一对翅膀,仿佛天外来客,神秘、不可捉摸,同时还给略显笨重的盔
保甲
保甲的词语属性 拼音bo ji拼音字母bao jia拼音首字母bj 保甲的词语解释保甲[ bo ji ] 旧时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保甲的详细含义 宋代的一种乡兵制度。熙宁初,王安石变募兵而为保甲。其法是:十家为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