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会计
巡防队会计官
官名。清末各省分路巡防队属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各省旧军逐步改为巡防队,分五路驻防,始置。每路一人,奏补。掌本路各营饷项。
度支部会计司郎中
官名。清末度支部会计司主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三人,正五品。奏补。掌管本司事务。
度支部会计司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综合全国岁入岁出款目,编列预算决算表式,汇纂各部各省财政统计,核定各项特别经费特别报销,核算赔还洋款诸事项。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三人。官署名。清末置,属度支部。掌综核全国财政经费收支,编造预算、决
主计处会计局局长
官名。属“国民政府主计处”,见该条。
学部会计司
官署名。清末置,属学部。掌支计出入,典领器物及教育恩给之事。设郎中一人为主官。下设两科:度支科,掌本部经费的收支报销及本部每年收支的预算、决算及教育恩给事项,管理本部所有财产器物,核算各省教育费用;建筑科,掌本部直辖各学堂、图书馆、博物馆的建造、营缮,并考
邮传会计司
官署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设置,属交通部。其职掌为:一、稽核邮、电、航各项进出款目册报;二、稽核邮、电、航各项预算、决算;三、管理邮、电、航各项公产、公物;四、其他邮、电、航所属一切款目出入。以司长为主官,下设佥事、主事,分理司事。
铁路会计司
官署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设置,属交通部。其职掌为:一、稽核各路进出款目册报;二、稽核各路预算、决算;三、管理各路公产、公物;四、其他铁路所属一切款目收入。以司长为主官,下设佥事、主事,分理司事。
法部会计司郎中
官名。清末法部会计司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
法部会计司
官署名。清末法部八司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本部出入经费、预决算款项及罪犯罚金、充公赃物财产、罪犯习艺所成绩等统计书表报告事件。置郎中三人,员外郎、主事各四人。官署名。清末置,属法部。掌法部经费收支、预决算及接收赎罪银钱和充公的赃物财产,习艺所的产品
商部会计司
官署名。清末商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掌管商业银行、各业赛会各事,并本部经费报销。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改为庶务司。官署名。清末置,属商部。掌管税务、银行、货币、各业赛会、禁令、会审词讼、考取律师、校正度量衡以
三司会计司
官署名。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置,由宰相韩绛提举,总领天下财赋而较其盈亏。八年废。官署名。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由宰相韩绛提议,于中书省设置三司会计司,遂由韩绛提举,总天下财赋而较其盈亏。既而事多濡滞,次年韩绛因此事罢相,不久本司亦罢废。
会计司员外郎
官名。①清朝内务府会计司之职官。额设六人。佐郎中理司事。②清末学部会计司之职官。额设二人。佐郎中理司事。
会计司
官署名。①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又作“会稽司”。初名“内官监”,顺治十七年 (1660)改“宣徽院”。康熙十六年 (1677) 改会计司。掌本府帑项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兼办选用宫女、太监等事。设郎中二人,员外郎六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以及笔帖式、书吏等员。②清末学
会计司郎中
官名。①清朝内务府会计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司事。② 清末学部会计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理司务。
三司会计司
官署名。北宋熙宁七年(1074)置,总天下财赋而较其盈亏,由宰相韩绛提举。不久废罢。
会计录
宋代有关国家财政收支的文件。由三司使或户部官员撰写。基本内容有二:一为户籍、计帐资料和财政收支;二为对经济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户赋、郡县收支、储运、经费、禄食诸项。自景德四年(1007)三司使丁谓撰《景德会计录》始,终宋一代,编纂会计录十余种。
会计册
清赋税册簿之一种,详载州县正项、本折钱粮,凡起解至户部,逐项注明年月日期及纳户姓名等。康熙七年(1668),以每年造册繁费无益,下令停止。
会计司
官署名。(1)清代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又作会稽司。初名内官监,顺治十七年(1660)改宣徽院,康熙十六年(1677)改会计司。掌本府帑项出纳及庄园地亩事,兼办选用宫女、太监等事。设郎中二人,员外郎六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及笔帖式、书吏等员。(2)清末新设度支部、学部、法
光绪会计表
书名。清末刘岳云编。四卷。刘氏尝官户部主事,辑录光绪初年至二十年(1894)各省、部有关财政收支的册籍,以及户部进呈之本成此编。其中收入项目有丁赋、耗羡、当税、杂税、地租、盐课、关税、漕粮、漕折等。支出项目有职俸、役食、廪粮、养廉、俸饷、北洋经费、旗营加饷、筹边
商部会计司
官署名。清末商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掌管商业银行、各业赛会各事,并本部经费报销。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遂改为庶务司。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