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会同四译馆大使
官名。清朝礼部会同四译馆之属官。乾隆十三年 (1748) 设,一人,汉员,正九品。於序班内升用。掌治接待贡使馆舍之事。
会同馆
官署名。①接待少数民族官员及外国使臣之机构。金朝始置。掌招待西夏、高丽来人并进行贸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1276) 于礼部设。二十五年罢,二十九年复置。成宗元贞元年 (1295) 定制,以礼部尚书一员领馆事,另设大使二人,副使二人。掌接待、引见边地诸族官员及外国使者,并
会同
周朝诸侯依时朝见天子的制度。《论语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会同四译馆稽查大臣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乾隆 (1736—1795) 时设,满洲大臣二人,於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统摄馆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会同四译馆
官署名。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置会同、四译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汉主事提督馆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蕃、高昌、西天、八百、暹逻八馆,以译贡使文字。乾隆十三年 (1748) 将四译馆併入礼部会同馆,
提督会同四译馆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主官。掌馆事。乾隆十三年 (1748)设,一人,于本部满、汉郎中内拣选派充,三年一更代。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提督会同馆
官名。见“会同馆”。
会同馆监督
官名。见“会同馆”。
会同馆大使、副使
官名。见“会同馆”。
会同
①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的总称。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及郑玄注,天子有事,诸侯单独朝见,叫会,因时间不一定,所以也称“时见”;如天子长期不到各诸侯国巡守,诸侯们十二年一度一道去朝见天子,叫同,因朝见的人众多,所以又称“殷见”。春秋战国时,诸侯会见,也称会同
会同四译馆
官署名。清代礼部所属机构。掌接待各国贡使。顺治元年(1644)分设会同、四译两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汉主事提督馆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少卿提督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逻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乾隆十三年(1748)将四译馆并
会同军
唐天宝初置。在今四川会理县北。《旧唐书南诏传》:“会安禄山反,阁罗凤乘衅攻陷巂州及会同军”,即此。
会同馆
官署名。(1)接待边族官员及外国使臣的机构。金代始置,掌招待西夏、高丽来使,进行边贸。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沿置,隶礼部。元贞元年(1295)定制,以礼部尚书一人领馆事,设大使、副使各二人,掌接待、引见边族官员及外国使臣,并通译、伴送,点视贡物、在馆互市。明代改置
会同一中
会同一中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tng y zhng拼音字母hui tong yi zhong拼音首字母htyz 会同一中的百科含义 会同县第一中学成立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原为一所初级中学,一九五八年创办高中。学校于二零一五年秋正式从李子园迁往新校区。
会同馆
会同馆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tng gun拼音字母hui tong guan拼音首字母htg 会同馆的词语解释会同馆[ hu tng gun ] 元、明、清 三朝接待藩属贡使的机构。《元史百官志一》:“会同馆,秩从四品。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贡者。至元 十三年始置。二十五年罢之。二十九年復置。
会同并殖吸虫
会同并殖吸虫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tng bng zh x chng拼音字母hui tong bing zhi xi chong拼音首字母htbzxc 会同并殖吸虫的百科含义 会同并殖吸虫(学名:Paragonimus hueit ungensis Chung et al.,1975),分布于黔阳地区会同县、常德地区及邻近省(贵州省)县。
会同
会同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tng拼音字母hui tong拼音首字母ht 会同的词语解释会同[ hu tng ] 1.跟有关的方面一道(去做)。 2.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见面的通称。 会同的百科含义 会同,指联合、会合;水流的汇集。见《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会同的详细
《会同》来历意思解释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诗.小雅.车攻》:“会同有绎。”毛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