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人丁
盛世滋生人丁
清人丁之一。系以康熙五十年(1711)人丁数为准,其后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数后所余人丁。
缺额人丁
清代人丁编审中指实存人丁数量未达到原额人丁数量的差额人丁。清初人口流徙严重,清政府为加速招抚流民,将各地明末人丁数作为地方政府恢复人口的标准,称原额人丁。每届人丁编审,首开原额人丁,下列实存人丁,以计缺额。
行差人丁
又称当差人丁。指交纳丁银,承担差役的人丁。清代以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子为人丁,按规定,人丁必须纳税当差,但其中官宦人丁、乡绅举贡生员人丁、僧道人丁有优免特权,为与此相别,故称之。
随粮人丁
即“粮丁”。
三等九则人丁
对按三等九则方法当差纳银人丁的统称。清代“摊丁入地”前,北方大部分地区沿袭明代三等九则赋役法,人丁以资产之多寡,分成九个等级完纳丁徭。等则随人丁资产数量的变化而增降,在五年一次的人丁编审时予以更定。
当差人丁
即“行差人丁”。
原额人丁
①又称旧额人丁。清代指明末登名征册的人丁。清初人口流徙严重,在册人丁寥寥无几,为督促地方官迅速招抚流民,减少赋税损失,清政府将各地区明末万历或天启年间的人丁数作为清初人丁的标准数额,称原额人丁。每届人丁编审,编审册中首开原额人丁数,次列现在实际人丁数,两相
八旗人丁
即八旗壮丁。为八旗兵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定例三年编审一次,不许遗漏已成丁者,亦不许混入未成丁者。其成丁标准因时而异:或年满十五、或十八岁以上、或统以十六岁造入丁册。但已食钱粮之养育兵,因“例于鳏寡孤独之家拨取”,仍允许不俟年满即行入册。
常额人丁
又称额丁、原额人丁。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政府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措施,以康熙五十年丁数为常额,在册人丁为常额人丁。
放人丁炮
放人丁炮的词语属性 拼音fng rn dng po拼音字母fang ren ding pao拼音首字母frdp 放人丁炮的百科含义 岁时旧俗。流行于安徽歙县地区。农历正月初二,各宗族所有男子,在本族祠堂内集合,由庭长或代表发给爆竹,一般每人三枚。
人丁
人丁的词语属性 拼音rn dng拼音字母ren ding拼音首字母rd 人丁的词语解释人丁[ rn dng ] 1.人口:~兴旺。 2.旧指成年人。 人丁的百科含义 人丁,原指成年男子,后泛指人口(数字);全体居民。 人丁的详细含义 古称能服役的成年男子。《梁书刘坦传》:“下车简选堪事吏,分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