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小京官
清朝在京衙门中六品以下官员之统称。包括从六品之钦天监五官正,正七品之通政司知事,从七品之中书科中书,正八品之部院寺司务,从八品之翰林院典簿,从九品之国子监典籍及未入流之翰林院孔目等。
七品小京官
清朝对中央各部、院所设七品官之俗称。参见“小京官”。官名。清代六部诸司中有七品小京官,为郎中、员外郎、主事之下的司员。
南京官
明朝南京各衙署官吏的总称。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原南京的各官署官员仍存,于官职前加“南京”字。洪熙元年(1425)后曾去“南京”字,仍以南京为京师,并补置其缺置的部分官署官员。正统六年(1441)再定北京为京师,南京官员复加“南京”字。其中以南京兵部尚书、右侍郎
京官
一般对在京都中央各衙门任职官员的统称。以别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故名。《北齐书 崔劼传》: “世门之胄, 多处京官, 而㧑二子拱、 㧑并为外任。”唐朝又称“京职事官”,指三公及省、台、寺、监、诸王、东宫、王府与公主邑司官等。宋朝在京文武高级官员无
南面京官
辽官类名。属南面。五京南面诸官署之官员称南面京官。主要有三京东京、中京、南京宰相府、五京留守司、五京都总管府、五京都虞候司、五京警巡院、五京处置使司、五京计司 (即上京盐铁使司、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南京三司使司、西京计司及燕京转运使司)及诸京内省、客
京官
一般对在京都中央各衙门任职官员的统称。以别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故名。《北齐书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㧑并为外任。”唐代又称京职事官,指三公及省、台、寺、监、诸王、东宫、王府与公主邑司官等。宋代在京文武高级官员无职事者每日参见皇
南京官
明代南京(今江苏南京)各官署官员的通称。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时,朝廷六部等官属系移于北京南京仅留礼、刑、工三部,各设侍郎一人,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补设各官属于南京,并去“南京”二字,复迁都前旧制。正统六年(1441)再于南京各官属加“南京”二字,遂为
小京官
清代在京衙门中从六品以下官员之统称。包括从六品之钦天监五官正,正七品之通政司知事,从七品之中书科中书,正八品之部院寺司务,从八品之翰林院典簿,从九品之国子监典籍及未入流之翰林院孔目等官。
南京官
南京官的词语属性 拼音nn jng gun拼音字母nan jing guan拼音首字母njg 南京官的百科含义 明代南京(今属江苏)各官署官员的通称。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朝廷六部等官属多北移,南京仅留礼、刑、工部,各设侍郎一人,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年)补设各官于南京,并去南京二字
京官
京官的词语属性 拼音jng gun拼音字母jing guan拼音首字母jg 京官的词语解释京官[ jng gun ] 旧时称在京城供职的官员。 京官的详细含义 指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北齐书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为外任。”唐贾岛《和刘涵》诗:“京官始云满
《一榜京官》来历意思解释
宋太宗初即位,为笼络人心,将张齐贤等一起应试的同榜者全都授予京官事。张齐贤(943-1014年)宋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字师亮。后举家迁居洛阳。宋太祖到洛阳巡视时,张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被召至行宫。张齐贤以手画地,向太祖条陈十事,深得赵匡胤赏识。太祖还朝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