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二十一条”交涉内幕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的回忆录,1月22日,他了解到条款的内容,感觉“条件之苛刻,简直令人吃惊”。他很快把消息透露给了伦敦《泰晤士报》等报纸的记者。但是,英美的报纸在两个星期之内都没有透露这个消息,因为日
国际电信交涉委员会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谋解决国际电信交涉悬案及各种合同契约起见,特设国际电信交涉委员会。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十二月六日修正公布的《国际电信交涉委员会章程》规定,设委员长一人,由交通部选派部员充任;副委员长二人,由交通部咨请外交部、财政部派
上海通商交涉使公署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属外交部,以上海通商交涉使为主官。署内分厅、科办事。
交涉使
官名。清末地方各省交涉使司之主官。掌主邦交。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始置于奉天、吉林二省。正三品。宣统二年 (1910),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云南亦援例续置。官名,清朝置,正三品,为交涉使司长官,掌主邦交。属官有佥事、科员、译官等。见《清史稿职官六》
交涉使司
官署司。清末地方各省所属之办事机构。掌主邦交。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始置于奉天、吉林二省,设交涉使为主官,下设佥事、科员及一、二等译官协助办事。附设交涉公所,办理公众交涉事务。宣统二年 (1910),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云南亦援例续置。官署名,清置
交涉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交涉员的公署。见“交涉员”。
交涉员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因办理与外国交涉事务的需要,於各省省会设有“特派交涉员”,由外交部特派,承外交总长之命办理全省外交行政事务;各通商大埠,亦分设交涉员,称为“外交部某省某埠交涉员”。特派交涉员与各埠交涉员均受该省行政长官的监督。交涉员的官署称为交涉署,特派
中日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
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日(1909.9.4)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订于北京。凡五款。规定:(1)中国如筑新法铁路允与日本先行商议;(2)中国认大石桥至营口铁路为南满铁路支路,俟南满铁路期满才交还中国;(3)日本取得开采抚顺、烟台煤矿之权;(4)安奉、南满两路沿线矿务
中英滇案交涉本末
书名。清罗惇曧撰。简叙中、英两国政府关于光绪元年(1875)英国翻译马嘉理在云南被杀案的交涉过程。所引资料多为李鸿章有关奏章。对英国在交涉中借机要挟,企图掠取更多在华权益的侵略野心有所揭露。
增改吉林铁路交涉总局章程
沙俄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清光绪二十七年六月三日(1901.7.18),由吉林将军长顺与俄方代表签于哈尔滨。该约系对《吉林铁路交涉总局章程》的扩充修订。凡十一条。比较前约增改的主要内容:“铁路交涉总局”审办范围,由前订关涉铁路公司者,扩及在路区或暂住或久居的一切华
庚子交涉偶录
书名。一作《程中丞庚子函牍钞略》。清末程德全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沙俄入侵中国东北,程氏于是年六七月间被黑龙江将军寿山委为行营处总办,赴前线观察敌情并设法阻止沙俄进军。是书收录其时与寿山等往返书信和致沙皇与俄兵部大臣书,并附录寿山各复函、
吉林铁路交涉总局章程
沙俄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1899.5.31),由清吉林将军延茂与俄方代表签于哈尔滨。凡十条。主要规定在吉林、哈尔滨设立由俄控制的“铁路交涉总局”,审办关涉铁路公司及其匠役人等的一切案事。
交涉使司
官署名。清末各省主邦交的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置于奉天、吉林、云南三省,设交涉使为主官,下辖佥事、科员及一、二等译官等。附设交涉公所,办理公众交涉事务。宣统二年(1910),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亦援例续置。
交涉使
官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奉天、吉林、云南三省始设。宣统二年(1910)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援奉天例续置,各设一员,办理全省交涉事务兼管洋务事宜,秩正三品,位在布政使之后,提学使之前,为督抚之属官,归其节制与考核,并由外务部随时考查。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书名。北京故宫博物院编。八十八卷。选录清军机处旧档中光绪朝有关中日两国关系的公文汇编而成。全书分两部分,前七十四卷为光绪元年(1875)至三十四年间一般奏议、廷寄、电奏、电寄等类,附录日本、朝鲜等国递交的重要文件;后十四卷为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有关日俄战争的“
各省交涉使章程
清宣统二年(1910)外务部奏定。共十八条。规定凡有交涉省份,设交涉使司交涉使一员,办理全省交涉事务。其选用办法则视其资格不同,或由外务部预保候简,或由外务部丞参、出使大臣、实缺道员简放者作为实授;或由出使大臣改任。其原为郎中、候补道员者一律作道员署任。就所驻地
伊犁交涉
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部大片领土后,又乘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机,于清同治十年(1871)五月初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清政府向沙俄索还,沙俄许诺俟中国克复乌鲁木齐等城后即予交还。及至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平定阿古柏,沙俄却拒不交还伊犁
西疆交涉志要
书名。清末钟镛撰。六卷。钟氏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遣戍新疆,为“资筹边之借镜”,于次年八月成此书。分订约、领事、通商、会谳、传教、游历六类。书中尤注意征引中俄所订条约、界志、章程,重点记述清代中俄边界交涉。
开平矿务交涉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为避免八国联军及外人侵夺此矿,派已卸任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英籍德国人)为“洋总办”。美国矿师胡华(Herbert ClarkHoover,即胡佛,1874—1964)与英商墨林相勾结,欲攫取此矿,于二十七年正月订立《移交开平矿务局合同及副约》
中外交涉类要表
书名。清末钱恂撰。四卷。钱氏留意时势,稽掌故、询文书,纂为此编,以期当局者采鉴。凡四表:《各国换订约章表》起康熙二十八年(1689)迄光绪十三年(1887)、《江海口岸贸易表》起道光二十二年(1842)迄光绪十四年、《陆路口岸贸易表》起康熙二十八年迄光绪十三年、《使臣出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