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云南
云南的神箭手
很久很久以前,云南的村庄中住着一个年轻勇敢的小伙子,名叫李华。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是村子里的神箭手。 村子周围的山林中有一只凶猛的狮子,这只狮子经常出没,威胁到村民的安全。大家无不感到恐惧和绝望,但李华心中燃起了保护村民的决心。 一天,李华带着他那由百年
云南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置司中庆路(今云南昆明),设使、副使等官。隶御史台。二十四年罢,二十六年复置。二十七年,升为云南诸路行御史台。
云南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云南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永乐十八年(1420)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一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人,先是,定为坐道,乃空衔,不理本道之事。至是,则以职事分隶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官署名。秩从一品。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治中庆路(今云南昆明),统三十七路五府,辖境包括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置丞相一员,平章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
云南行省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
云南诸路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云南道提刑按察司为云南诸路行御史台,治中庆路 (今云南昆明),监治云南行中书省。设官、品秩同于御史台,隶于御史台。二十九年罢,三十年复立。大德元年(1297),迁往京兆,改名为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置司中庆路(今云南昆明)。三十年二月罢。大德元年(1297)复立,监治云南各路、州,隶陕西行御史台。设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佥事四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正八品)、照磨兼管勾(正九品)及书吏、译史、
云南司郎中
官名。即“云南清吏司郎中”。
云南科
官署名。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云南司员外郎
官名。即“云南清吏司员外郎”。
云南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设监察御史十一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顺天府、广备库,在京羽林前等二卫,及直隶永平等二府,通州右等二十卫,居庸关等四千户所。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初为坐道,由掌浙江道兼理。乾隆十四年(1749
云南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云南司郎中。①明清户部云南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设一人,宣德(1426—1435)中增设二人。南京户部云南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官初不分曹,随长官所派。后增至三人,满洲二人,汉一人。光绪三十二
云南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云南司员外郎。①明清户部云南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永乐十八年(1420)设。一人,从五品。南京户部云南清吏司亦曾设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满洲司官初不分曹,随长官所派。后增至四人,满洲三人,汉一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②明
云南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云南司。①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云南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科、度科、金科、仓科等四科治事。兼掌在京泰陵等七卫之俸饷及管理大军仓、皇城四门仓、在外临清、德州、淮安诸仓与漕运之事。洪熙元年(1425)南京户
云南司
官署名。即“云南清吏司”。
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
书名。清奕䜣等奉敕修,陈邦瑞等总纂。五十卷。清咸丰年间,云南回民起而反清,坚持斗争二十余年。是书收录咸丰五年(1855)九月至光绪五年(1879)十月间有关镇压该次起义的奏谕,按年月日排纂而成。所记多铺扬清军战绩、升迁官员和表彰封建“节烈”之事,而于回民起义,词
云南记
书名。唐袁滋撰。五卷。德宗贞元十年(794,一说十九年),袁氏奉命至南诏,曾至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归后将其见闻撰为是书。已佚。
云南志
见“蛮书”。
云南刀
亦称大理刀。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其刀铁青黑色,以象革为鞘,涂以朱漆,画奇兽花卉,且一鞘有两室,各函一刀,靶以皮条缠束。大理段氏所佩,则以金银丝饰之。以大理所出为佳,驰誉四邻,宋人视若宝刀,常至邕州(治今广西南宁)横山寨博易。
云南备征志
书名。清王崧纂。二十一卷。云贵总督阮元倡修《云南通志》时,聘崧总其事,未完成而因故离去。此书即编成于此时。全书汇编有关云南史料四十余种,自《史记》、《汉书》以至明代及清初有关云南史料,均注出处,取材矜审;摘录正史传志,惟取专篇;散见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