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书院
两湖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设立。专收湖南、湖北士子入学,故名。南斋为书房,北斋为寝室,西面为商籍斋。另有南北书库,收藏图书。学科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后两门未曾开课)。二十四年仿照学堂办法加以改革,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
船山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十年(1884)湖南学政朱逌然在衡阳南城外创立。一年后由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改建于湘水中东洲。该书院每年二月招考衡、永、郴、桂府州所属举贡生监入院肄业,由衡州分巡道主持。三十二年,参照省城学堂规则,专收该府州属生员入堂肄业,更名为船山学堂,旋即奉命改
博学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英国伦敦教会在汉口设立。以培养中国中部地区传教士及初等与中等学校之教员为宗旨。校址初设在汉口市区,规模狭小,后入学者渐增,遂利用纪念孤利菲约翰留华五十周年之机,由世界各国捐款,在汉口郊区韩家墩新筑校舍。校内共分四部:中学部、华英
求志书院
清光绪二年(1876)苏松太道冯焌光在上海县创办。分设经学、史学、算学、舆地、词章六斋。置备书籍,延聘斋长,按季命题课试。书院聘请刘彝程主持算学斋,每年四次出题考试算学,院外学习算学者可应试。
求是书院
学校名。又称浙江求是书院、杭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巡抚廖寿丰等在杭州普慈寺设立。委派杭州知府林启为总办,聘西教习一人为正教习,教授各种西学;华教习二人副之,一授算学,一授西文,委监院一人管理院中一切事宜。由地方绅士保送二十岁以内之举贡生监,经
南菁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八年(1882)黄体芳创建于江苏江阴,十年秋开课。分经学、古学,内课生各二十名,外课生、附课生若干名,并设藏书楼。十二年设局汇刻《南菁丛书》等书。二十四年改为南菁高等学堂,旋因戊戌政变,徒留学堂之名,而内容一仍书院之旧。二十七年十二月江苏学政李殿林
陕西格致实学书院
学校名。即崇实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陕西巡抚张汝梅奏请在泾阳筹建,二十三年在味经书院之侧落成。分四斋:致远斋,以《周易》、四书、《孝经》为本,兼考外国教务风俗人情而致力于格致各学;学古斋,以《书经》、春秋三传为本,兼讲外国古今时局、刑律、公法条约;求志斋
广雅书院
清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以造就博古通今、明习时务、体用兼备之才为宗旨。选调两广诸生入院肄业,两省肄业生各额定百人。分经学、史学、理学、经济四门,后将经济改为文学。各立课程日记以便考核。设院长一人,主持院务。次年因学生人多,遂添设分教(即
关中书院
见“明末四书院”。
内翰林秘书院
见“内三院(1)”。
内秘书院学士
见“内三院学士”。
校经书院
清同治年间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创设。分经义、治事两斋,专课全省通晓经史、熟习掌故之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南学政江标于书院隙地建造书楼,广购经籍,添置天文、舆地、测量诸仪,光化、矿电、试验各器,并添设算学、舆地、方言、学绘诸科目,兼立《湘学新报》,专述各
华英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十七年(1891)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立于上海。二十四年,为纪念来华传教士麦都思,改校名为麦伦书院。由英人包克私为第一任校长。以造就“基督化人格”的青年为宗旨。内设英文、汉文两部,分正馆四班,备馆四班。学制为八年。以宗教、英文为主要科目,同时设有国
珲春俄文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在珲春设立。以培养俄国语言文字翻译人才为宗旨。院中一切规模经费,援照京师同文馆章程删减酌拟。聘洋教习一员,设汉教习一人,挑选八旗子弟十五名入院肄业,专学翻译。课程有俄国语言文字、汉文、经史等,修业三年。
新学大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国伦敦教会在天津英租界设立。初设中学科,后设预科及大学科。各科修业均为四年。大学科分文学部与理学部两部,前二年授各基础科学,后二年为分科。文学部分科科目有文学、哲学、法学各科;理学部有工学及化学各科。注重培养政治人才与实业人才
汇文书院
学校名。(1)清同治十年(1871)美以美教会在北京东城建立教堂,附设蒙养学校及寄宿舍,发展教育。光绪十一年(1885),始创中学及高等学校,改称怀理书院,次设医学馆,为分科之基础。十四年,改称汇文书院。设印字馆,翻译出版西文书籍。十六年,由美以美基督教会、美国长老会、
明末四书院
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书院。东林主持者为顾宪成、高攀龙,江右主持者为邹元标、刘一燝,关中主持者为孙慎行、冯从吾,徽州主持者为余懋衡、郑三俊、毕茂良。天启五年(1626)八月,阉党张讷上疏参劾,奉诏俱行拆毁,变价助工。时顾、高、邹已先卒,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
书院
古代修书、侍讲机构及读书、讲学之场所。唐开元六年(718)始置丽正修书院,隶中书省。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等。掌校刊经籍、搜求遗书、征辟贤才、辨明典章,并负责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贞元中,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中
石鼓书院
宋著名书院之一。在荆湖南路衡州(今湖南衡阳)石鼓山。始建于唐李宽。宋至道间,赐“石鼓书院”敕额。景祐三年(1036),州县学兴,书院荒废。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知潭州潘峙因旧址复建,其后宋若水等加以扩建,聘名士戴溪为山长,招考学生,并置田二千二百多亩,岁收米二百多
江右书院
见“明末四书院”。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