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内秘书院大学士
见“内三院大学士”。
清心书院
学校名。清咸丰十年(1860)美国传教士范约翰在上海开设,以作养育青年之计。次年附设女塾。同治四年(1865)至七年间校舍及礼拜堂落成,学务日益发达。设置课程除国文之外,旁及天文、地理、格物、算术等科目。而除国文外,各科教学都用英文教材,以英语讲授。又添工艺课程,或教
格致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二年正月(1876.2)由徐寿等人创建于上海,院名取《礼记大学》格物致知之义。徐寿等四人为华董,另聘傅兰雅等英董四人。以造就中国人通晓西国学问和工艺为宗旨。内设博物房(陈列馆)、格致房(讲格致学说)和储书房等。开设的课程有化学、矿物等。1913年改办华童公学
内秘书院
见“内三院(1)”。
漳南书院
清初书院之一。在直隶广平府肥乡屯子堡(今属河北)漳河之南。郝公函以义学田收入建置,侍郎许三礼题匾。颜元六十二岁时应聘主其教事,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等科,与当时讲习理学书院制度有别。后书院遭水灾淹没,颜元辞教归里。
书院田
官田之一种。系政府拨给地方书院之田地,以充师生束脩膏火之资。宋代书院大兴,朝廷多赐田亩。后代均沿之。清代拨给练勇屯丁子弟义学之田,亦包括在书院田中。
经正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六年(1880)云贵总督王文韶等在昆明创设。招收士子入学肄业,设经学、史学等科目。二十三年十一月,云贵总督崧蕃等在该书院创建算学馆,分议章程,出示招考,并慎选精通算学之人主教其中。后增添天文、格致、舆图诸学。
经心书院
学校名。清同治八年(1869)湖北学政张之洞在武昌设立。招收二十五岁以下者入院肄业,以五年为满。光绪二十四年(1898)湖广总督张之洞酌照学堂办法整饬书院,改定课程,分习外政、天文、格致、制造四门。分年轮习。无论所习何门,均兼习算学,选修西文西语者听便。次年将课程定为
翰林御书院
官署名。北宋置,隶翰林院,掌皇帝御制、御书及供奉笔札图籍之事。设勾当官三人,以内侍充任。其属有待诏、书艺等。南宋建炎三年(1129)罢,绍兴十六年(1146)复置。
育英书院
见“崇信义塾”。
东林书院
明后期影响最大的书院。在常州府无锡(今属江苏)东门内,原为宋杨时讲学所。万历三十二年(1604),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改建,罢官家居的吏部郎中顾宪成,与弟顾允成及友人高攀龙、钱一本、叶茂才、薛敷教、安希范、刘元珍等在此讲学,号“东林八君”,遂名盛一时。书院入为丽泽堂,
贵阳书院
设于贵州省治。明正德四年(1509),王守仁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聘,曾在此讲学,为诸生师。其知行合一之说,即倡行于此时,书院也得以知名。
集贤殿书院侍讲学士
官名。唐代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五品以上为之,以质史籍疑义。
西湖书院
书院名。又称西湖精舍。在杭州西湖旧府学之地。本为宋国子监,宋亡后废。元为肃政廉访司治所。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于治所西偏开辟书院,后为尊经阁。阁北为书库,收宋国子监旧板不下二十余万片。书院并以刊刻书籍驰名。至治、泰定间山长黄裳曾在旧目录基础上编辑《西湖书院
味经书院
清同治十二年(1873)许振祎督学陕甘,集资在陕西泾阳城内建立。聘史兆熊为院长。该书院提倡实学,分课制艺、论策、经解、诗赋、法戒录。山长日登讲堂,传集诸生,将经史大义及《小学》逐条讲贯,以求达用。光绪十一年(1885)增设求友斋,课以经学、史学、道学、政学为主,天文、
浙江求是书院
即“求是书院”。
上海龙门书院
学校名。清同治四年(1865)苏松太兵备道丁日昌创办。学生定额三十名,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辅以文辞,尤重躬行。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龙门师范学堂,并派员赴日本考察师范规制。次年春开学,分简易科两班,本科一班,附属小学一所。
上海中西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七年(1881)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主持筹建,次年正式开学。二十七年二月,与苏州中西书院合并,改为东吴大学,校址在苏州。初设课程仅中学程度,三十一年始招收大学生,开设大学课程。参见“东吴大学”。
南菁书院经解
即《皇清经解续编》。因系设局汇刊于江苏江阴南菁书院,故名。
安澜书院征信录
书名。一名《海宁安澜书院征信录》。清李圭编。二编。汇录有关安澜书院建立、管理之碑记、公牍、帐目等而成。先是院董汇抄成册,李氏任海宁知州时,即为编次。以嘉庆初年创建至光绪十九年(1893)为前编,十九年为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