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内翰林秘书院
官署名。清初“内三院”之一。顺治二年(1645)将原设翰林院裁撤,翰林院官分别并入内三院,原内秘书院遂改称“内翰林秘书院”,长官称“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十五年,内三院改为内阁。十八年复旧制后仍称“内秘书院”,不加翰林二字。康熙九年(1670)以后内阁成为定制,不复有
嵩阳书院
北宋著名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登封市太室山(嵩山东峰)的嵩阳寺。始建于五代后周,时称太乙书院。北宋太宗至道年间赐名“太室书院”,大中祥符三年(1010)赐“九经”。仁宗景祐二年(1035)敕重修,给田一顷供膳食,始更名嵩阳书院。金兵南侵,书院遭破坏,后荒废。清康熙年间重建。
阳春书院
书院名。位于江西南昌。明武宗正德时,宁王朱宸濠所建,以刘养正为讲学盟主,招致四方游士,以为之所用,并求李梦阳为之记。后宁王起兵反,为王守仁平定,其建书院之谋始为世人所知。
文华书院
见“文氏学堂”。
蕙兰书院学潮
清末杭州反帝学生运动。蕙兰书院系美国浸礼教会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学校当局强迫学生加入教会,并对学生加以种种迫害。学生不甘受压制,乃于二十九年春发动学潮,全校五十三人全体退学。此事件为中国学界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之先声,《浙江潮》载文誉为“中国教会学堂
集贤殿书院判院
官名。唐代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一员,以学士年高者为之,掌判院事。
集贤殿书院直学士
官名。唐代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元和四年(809)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
集贤殿书院学士
官名。唐代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五品以上为学士,元和四年(809)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
集贤殿书院正字
官名。唐贞元八年(792)罢校理官而置,二员,从九品上。元和二年(807),复校理官而罢之。
格致实学书院
即“崇实书院”。
丽泽书院
南宋著名书院之一。吕祖谦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是时“四方之士争趋之”(《宋史儒林传》)。讲学内容,后人汇辑为《丽泽论丛集录》(又称《丽泽讲义》或《东莱遗集》)。祖谦卒后,其弟祖俭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历元至明未绝,影响深远。《宋元学案》为之专立《丽泽诸儒学案》。
东亚同文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日本东亚同文会派山田良政等人在南京创办南京同文书院,次年迁至上海,改称是名。根津一任院长。每年招收日本学生一百名,学制四年,以培养精通中国经济与中国语言的专门人才为宗旨。除学习一般商业课程外,还修中国经济地理、中国商品学、中国经
广州格致书院
学校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An-drew Patton Happer,1818—1894)在广州创设。自任管教。二十六年六月迁澳门,改名岭南学堂。三十年,迁回广州,是为岭南大学之前身。
太室书院
北魏太和八年(484),于太室山麓(在今河南登封)建嵩阳寺。隋唐时改名嵩阳观。五代后周时改建为太室书院。宋景祐二年(1035)更名嵩阳书院,为宋四大书院之一。
正蒙书院
又名梅溪书院。清末私人出资兴办的分科设教的新型学堂,为最先改良之私塾。光绪四年(1878)张焕纶在上海创办。略仿西方小学教育之法,分设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算学、歌诗等科;不授帖括,以明义理、识时务为宗旨,课余开展游戏等娱乐活动,兼采西方教育之所长。十一
正谊书院
见“正谊书局”。
丽正书院
唐开元五年(717),集学士于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殿使,设诸官多人,分掌四库书。次年,乾元殿更号丽正修书院,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掌校勘、征集,并为皇帝解释典籍之职。后因置书讲学,四方学士云集,或修书,或侍讲,遂成为学术研究机构。又设分院,称丽正殿,或丽正
崇实书院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赵维熙在陕西泾阳筹设格致实学书院。次年落成,名崇实书院。以励耻、习勤、求实、乐群等为学规。初设致道斋、学古斋、求志斋和兴艺斋,每斋学生四十人,斋长一人。各以四书五经、春秋三传、三礼、《诗经》与《尔雅》为本,附西学。二十四年并为政事、工艺
首善书院
明代在北京正式设立的书院。位居宣武门内城下,讲堂三间,后堂三间。天启二年(1622)十一月建成,四年六月罢讲,督建者为御史周宗建,主讲者为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内阁大学士叶向高为之写碑,皆东林党人。所讲为程朱理学。时辽战屡败,人心思避,邹、冯等人讲学以激
集贤殿书院
官署名。唐开元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置,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旨以求之。置学士、直学士、知院事、副知院事、判院、押院中使及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检讨官、正字、孔目官、专知御书检讨、知书官。属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