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乌桓
领乌桓校尉
意即兼为乌桓校尉。乌桓校尉,即护乌桓校尉,为乌桓地区的军政长官。参看“领”、“乌桓校尉”条。
乌桓校尉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的省称,秩比二千石,掌护乌桓胡,兼护鲜卑。属官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俸皆六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安帝纪》:“鲜卑围乌桓校尉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救之。”又《后汉书耿弇列转》:“晔字季遇。顺帝初,为乌桓校尉。”
护乌桓司马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之属官,俸六百石,掌领兵马。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护乌桓从事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属官,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护乌桓长史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属官,俸六百石,为事务长官。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护乌桓校尉
官名。汉武帝始置,掌内附乌桓事务。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后,为防止乌桓与匈奴交通,因徙其部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置乌桓校尉监之,秩二千石,持节统领之。后不常置。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后49),辽西乌桓朝贡,使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令招
护乌桓校尉
官名。亦称乌桓校尉。西汉武帝始置,掌内附乌桓事务。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为防止乌桓与匈奴交通,徙其部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置乌桓校尉监领之,秩二千石,持节。后不常置。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辽西乌桓朝贡,使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
乌桓
一作乌丸。古族名。东胡之一支。汉初东胡被匈奴袭破后,部分余众退保乌桓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境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以游牧、狩猎为生,兼营手工业、粗放农业。受匈奴统治,定期向匈奴缴纳牛、马、羊、皮张,逾时不缴,妻、子被没收为奴婢。至汉武帝遣师击破匈奴东部地
乌桓山
桓一作丸。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公元前三世纪末,东胡为匈奴所破,部分残部退保乌桓山,后称乌桓人。
乌桓触
乌桓触的词语属性 拼音w hun ch拼音字母wu huan chu拼音首字母whc 乌桓触的百科含义 乌桓触,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乌桓触与杨大将一样,属于演义作者或者后续改版再版者的断字梗,杨大将其实就是袁术的部下杨弘。而乌桓触实际是袁尚部下焦触。原文出处
乌桓
乌桓的词语属性 拼音w hun拼音字母wu huan拼音首字母wh 乌桓的词语解释乌桓[ w hun ] 也叫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原居今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部的乌桓山,以游牧狩猎为主。初归附匈奴,汉武帝以后部分内迁,渐与各地汉族及附近各族同化。 乌桓的详细含义 亦作“乌丸”。
护乌桓校尉
护乌桓校尉的词语属性 拼音h w hun xio wi拼音字母hu wu huan xiao wei拼音首字母hwhxw 护乌桓校尉的百科含义 简介官名。西汉初,乌桓为冒顿单于所破,自此受匈奴奴役,贡物过期不具,辄没其妻子。武帝时,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乃迁乌桓人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