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临安
知临安府
见“临安府”。
临安府推官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员三人,为临安府尹募职。九年废。
临安府签判
南宋临安府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简称。参见“临安府”。
临安府知府
官名。南宋初年置,为临安府行政长官。孝宗乾道七年(1171)罢,以皇太子领临安府尹事。九年复置。
临安府通判
官名。南宋初年置,为临安府副长官。孝宗乾道七年(1171),改置判官领其事。九年复置。
临安府少尹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以侍从以上官充任。掌受民词以报于尹,隔日率僚属诣东宫禀事。九年罢。官名。南宋置,见“临安府尹”。
临安府判官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以郎官以上官充任,其地位相当于通判。九年罢。
临安行省
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尉司兼管军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隶云南行省。置司于临安路(今云南通海),领临安、广西、元江、和泥四路及车里军民总管府,统有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置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各一员。
临安府尹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以皇太子为之,为临安府长官。九年罢。官名。南宋迁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正官有尹、少尹,不常置,乾道年间曾以皇太子领尹事,少尹每日接受民间词讼,隔日率僚属至东宫禀事,通常以知府主持府事,知府带浙西安抚使衔,职掌同开封府。副职
临安府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置,治南宋京都之事。设知府一人,通判二人,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判官、隶事参军、左司理参军、右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各一人。掌畿甸之事,籍其户口,均其赋役,颁其禁令。城外内分南北左右厢,各置厢官,听
临安府四厢官
官名。南宋时分临安府城外内为南北左右厢,各置厢官以听民讼,分使臣十员以缉捕盗贼。分六都监界,分差兵一百四十八铺以巡防烟火。后罢城内二厢官,惟留城外二厢官。
知临安府事
官名。南宋置,见“临安府尹”。
临安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通海(今通海县北五里)。辖境相当今云南通海、开远、砚山、西畴、马关、屏边、个旧、石屏等市县之间地区。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为临安府。
临安府
①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建为行在。绍兴八年(1138)定都于此。领钱塘、仁和等九县,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杭州、余杭、海宁、临安、富阳等市地。设知府一人,通判二人,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判官、隶事参军、左司理参军、右司理参军、司户参军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官署名。元代置。秩从二品,隶云南行省。置司于临安路(治今云南通海),领临安、广西(今云南泸西)、元江、和泥(今云南红河西南)四路及车里(今云南景洪)军民总管府,统有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置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各一员。
咸淳临安志
书名。南宋地方志。咸淳四年(1268)知临安府潜说友撰。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临安,府名,南宋行在,治今浙江杭州市。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宋刊本在明成化年间尚多完好,后逐渐散佚。宋本初归浙江海盐胡氏、江苏常熟毛氏(子晋)所藏,后皆归朱彝尊(竹垞),
淳祐临安志
书名。南宋施谔(谔一作愕、锷)撰。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市,南宋行在。淳祐十二年(1252)成书,久佚。清嘉庆十四年(1809)陈鳣(仲鱼)始于吴中购得残本,原题《临安志》(四册),后加“淳祐”二字。今仅存六卷(题作一至六卷,然前尚有缺卷,实为五至十卷),仅府城、山川两类。
乾道临安志
南宋地方志。乾道五年(1169)知临安府周淙撰。原名《临安志》。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市,南宋行在。本十五卷,明时佚,万历年间修府志时已未能访得。今通行为清乾隆年间杭州孙仰曾(晴崖)家藏宋刊残本,仅存一至三卷,第四至十五卷俱缺,无序目可稽。第一卷行在所,记宫殿与
临安旬制纪
书名。清张道撰。成书于嘉庆年间。三卷,另附朱大典、马士英、阮大铖事一篇。主要记载南明潞王朱常淓在杭州的事迹,集中反映了当时之忠奸之争,颇具条理,有一定史料价值。有长恩阁丛书本、武林掌故丛编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