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丞相
丞相嫁女
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这一日,吏部侍郎韩亮正在驿馆看书,就见衙役来报:“韩大人,张丞相有请。”明朝不设丞相,改为首辅。但人们叫惯了,仍称首辅为丞相。韩亮不敢怠慢,急忙赶赴张府。丞相张正摆酒设宴,盛待韩亮。韩亮受宠若惊,惴惴不安:“下官乃一五品小官,有
让马夫当丞相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晏婴为齐国的丞相,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有一次,齐景公与晏婴商议政务。当时正值寒冬,齐景公觉得很冷,就让晏婴帮他端一碗热粥来。晏婴说:“大王,这不是我的职责。”说完,他让仆人端来了热粥。 齐景公吃完粥,还觉得冷,便让晏婴把皮袄递过来。晏婴又
文丞相胡同和文天祥的传说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路东有一条文丞相胡同,长不过200米,宽仅4米。这里既无名门府第,也无衙署大宅,但因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被囚禁于此,并从这里走向刑场,慷慨就义,所以这条小胡同才名闻天下。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诗人。当元兵的铁
左大丞相
官名。北魏以来常于“丞相”上加大字以示尊崇。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 置左、右大丞相,令“百官总己以听于左大丞相”(《周书静帝纪》) ,而以杨坚任此职。不久去左、右之号。参见“大丞相”。
女丞相
女官名。太平天国设置,见“女正职官”。
左右丞相
官名,掌助天子理万机。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右丞相为正,左丞相为副。太尉周勃为右丞相,位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第二。汉与秦异,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陈平传》。左右丞相,即左丞相和右丞相。丞相,为皇帝或王的佐官,助皇帝或王理
右大丞相
官名。北魏以来常于“丞相”上加大字以示尊崇。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 置左、右大丞相,以宇文赞为右大丞相,位在左大丞相下。不久罢。参见“大丞相”。
王国丞相
王国丞相,即王国相、王丞相。初曰丞相,后改曰相,皇子封王,置丞相一人,俸二千石,统百官,后兼掌治民,职如郡太守。有长史,如郡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王丞相
即王国相。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丞相一人,统众官。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成帝更令相治民,如郡守,有长史,如郡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副丞相
官名,东汉末年置,为丞相之副,佐丞相行职事。丞相,掌佐天子处理政务。《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丞相副,即副丞相。
丞相六部掌书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见“掌书”。
参丞相军事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参与谋议丞相府军事。《三国志魏书卫臻传》:“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大丞相
官名。魏晋南北朝丞相、相国不常置,皆非寻常人臣之位,多用来位置权位极高的重臣。北魏孝庄帝时,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拜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后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其后东、西魏、北齐、北周、隋亦置,得授此官者均系操纵军国政事的权臣,权任极重。北周曾分置左、
丞相参军长史
官名,三国蜀置,为参军之长,掌参谋军事,为丞相府高级属吏。《三国志蜀书杨仪传》:“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
丞相理曹掾
官名,汉末曹操置,为丞相府属官,掌司法刑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三国志魏书裴潛传》:“时代郡大乱,以潛为代郡太守……在代三年,还为丞相理
丞相军议掾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议论军事。《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
丞相大将军
官名,三国吴置,掌辅政,督中外诸军事。《三国志吴书孙峻传》:“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
丞相军祭酒
官名,即丞相军师祭酒。晋朝陈寿编写三国志时,为避司马师讳,故意省去“师”字。东汉末年曹操、刘备皆置,为丞相府属官,掌参谋军事。《三国志魏书袁涣传》:“(袁涣)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丞相掾
官名,汉置,为丞相属吏。丞相府分曹办公,每曹长官为掾,掌曹事,副长官为属,佐掾掌曹事。《汉书严延年传》:“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后为丞相掾,复擢好畤令。”
行中书省丞相
官名。元置,见“行中书省”。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