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来历意思解释
《孙子•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告老),晋侯问嗣焉(晋侯,指晋悼公,按《吕氏春秋》说是晋平公是错误的。问嗣,是问接替他中军尉职务的当是何人)。称解狐,其仇也,将立(同位,指置解狐于此职位)之而卒(指解狐死)。又问焉。对曰:‘午可也。’……”又“襄公二十一年
《内举不避亲》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祁奚之荐”。谓荐贤公正。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中国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来历意思解释
形容为官清正,公平选拔人才。公元前570年,晋国大夫祁奚要求退休,晋悼公向他征求意见,由谁接替他的职务。他先推荐解狐,原是他的一个仇人。晋侯将任命时,解狐却死了。晋侯只好再次要求祁奚推荐人,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公元前552年,晋国公卿内讧,下卿栾盈被逐往
《不避汤火》来历意思解释
指不畏凶险。《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亦作“不避水火”。《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述宾 不怕凶险。《史记货殖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来历意思解释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来历意思解释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来历意思解释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