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不辨菽麦
“不辨菽麦”,分辨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无知之极,连普通的常识都没有。 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那时,晋国上层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很激烈。国君晋厉公偏信胥童,国家大权掌握在胥童的手里。栾书、中行偃等首先杀了胥童,随后又把晋厉公杀了,另立晋襄
不辨菽麦
不辨菽麦的词语属性 拼音b bin sh mi拼音字母bu bian shu mai拼音首字母bbsm 不辨菽麦的词语解释不辨菽麦[ b bin sh mi ]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原意指愚昧无知,分不清豆子和麦子。现常用来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辨
《不辨菽麦》来历意思解释
菽(sh),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比喻愚昧无知,缺乏起码的常识。公元前573年,晋国大臣栾书、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发动政变,杀死晋厉公。为了拥立新君,他们派荀莹、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周子迎回为君,是为晋悼公。按照传统立嗣方式,应该由周子的哥哥即位
《不辨菽麦》来历意思解释
菽(sh),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比喻愚昧无知,缺乏起码的常识。公元前573年,晋国大臣栾书、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发动政变,杀死晋厉公。为了拥立新君,他们派荀莹、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周子迎回为君,是为晋悼公。按照传统立嗣方式,应该由周子的哥哥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