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上驷院左司员外郎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左司副长官。康熙三十三年(1694)上驷院分左、右二司。左司除郎中外,另设员外郎二人。协掌本司查验马驼、饲养滋生事。
上驷院左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办事机构。康熙三十三年(1694)设。掌内外群厩、游牧处马驼数目、饲养滋生及定议赏罚之事。与右司共设郎中一人,掌左司印。又设员外郎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
上驷院卿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长官。掌总理御厩事务,以及厩属官员之选除赏罚事。雍正六年(1728)设。乾隆十四年(1749)额定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正三品。
上驷院兼管事务大臣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主管官。掌综理上驷院各项事务。康熙十六年(1677)设。由皇帝特简大臣兼管。无定员。
上驷院左司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左司长官。康熙二十四年(1685)上驷院设郎中一人,三十三年上驷院分设左、右二司,次年移郎中于左司掌印,右司由员外郎管。乾隆四十三年(1778)定左司郎中作为坐办堂郎中,专办堂上事务,并兼办左、右二司事务。
上驷院右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办事机构。康熙三十三年 (1694)设。掌本院官员吏役俸饷及马驼草料稽核奏销等事。与左司共设郎中一人,掌左司印,本司另设员外郎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
上驷院右司员外郎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右司长官。康熙三十三年(1694) 上驷院分设左、右二司,设郎中一人,掌左司印,另设员外郎二人掌管右司。
上驷院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辖三院之一。与武备院、奉宸苑合称“内三院”。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阿敦衙门”,以大臣、侍卫等管理,康熙十六年(1677)改是称。下设左、右二司,并辖上乘御马厩、皇子乘马厩、南苑御马厩等十七马厩,以及口外、盛京等处四牧厂。掌管理、
上驷侍卫
见“阿敦侍卫”。
上驷院卿
官名。清内务府上驷院之主官。雍正六年(1728)定为二人,秩正三品,由侍卫和内府司员中补授。凡皇帝、后妃、皇子出入均由上驷院供备马匹。其下属有堂主事、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员,以分管院务。
上驷院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所辖三院之一。掌管理、供养御厩、马厂之马匹驼只,以供扈从应用。与武备院、奉宸苑合称内三院。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称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1677)改是称。下设左、右二司,并辖上乘御马厩、皇子乘马厩、南苑御马厩等十七马厩,以及口外、盛京等
上驷院兼管事务大臣
官名。清代内务府上驷院主管官。掌综理上驷院各项事务。康熙十六年(1677)设。由皇帝特简大臣兼管。无定员。
上驷院
上驷院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g s yun拼音字母shang si yuan拼音首字母ssy 上驷院的百科含义 上驷院是清代内务府所属的三院之一(三院是上驷院、奉宸苑、武备院),掌管宫内所用之马。
上驷之才
上驷之才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g s zh ci拼音字母shang si zhi cai拼音首字母sszc 上驷之才的词语解释上驷之才[ shng s zh ci ] 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 上驷之才的百科含义 【名称】上驷之才【拼音】shàng sì zh cái【解释】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出处】《
《上驷》来历意思解释
驷(s四):马。指孙膑(bn殡)告诉田忌赛马用自己上等马对付对方中等马的取胜方法。后以此典比喻上等人才,或比喻物中之精品。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孙膑才能,骗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
《上驷之才》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孙子传》:“今以君下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上驷之才》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孙子传》:“今以君下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