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上海咸鸡的由来
“上海咸鸡”又名“盐擦鸡”。  相传在清朝末年上海松江地区,有一个养鸡户,遇上闹鸡瘟,养鸡户为了不蚀本急不可待,便将养的几百只鸡全部杀死。那么多的鸡一下子怎么卖得完,他只好用盐抹擦鸡身,将鸡腌制处理过夜。第二天早晨上街卖鸡,可无人问津。养鸡人急得不知如何是
老上海三大娼妓业花榜揭秘
根据史料,中国最早的小报多始于上海娼妓史。从清同治五年(年)到年止,“通社”编辑的《上海研究资料沪娼研究书目提要》开列的研究沪娼的书籍共计有种之多。  关于上海嫖界的花榜炒作,民俗学者张耀铭曾在《娼妓的历史》一书中有过详细的剖析:  张耀铭先生指出,近现代上
上海女孩,在应聘酒店“试睡”后
带着简单的行李,庄菁走进酒店房间,扫视一下整个房间,她拿出笔记市电脑和相机。她认真地拍下卫生间和房间的每个角落,就连衣橱也不放过。坐在电脑前,她把拍的照片整理在一个文件夹中……她这是在做什么呢?像是在做检查工作。她的确是在工作,一个特别的工作——“酒店试睡
勤奋打工,打工妹成上海白领
  从小学生、采石女到知名记者   她幼年丧父,随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她只读到小学毕业,她曾做过5年的采石女;她曾在上海打工做过餐馆服务员,做过缝纫女工……在常人眼里,这会被视为一部不折不扣的“苦难史”。可是,苦难并没有将她压倒,她反而勇敢地颠覆苦难、挑战命运
解放上海第一爆
一、 吉昌茶楼位于上海的东北角江湾,茶楼的老板老周是个苏州人,早年唱评弹,后来被抓了壮丁,送到前线瘸了一条腿回到上海,不知怎的盘下这家茶楼。上海的茶楼和茶馆大多前面是个“老虎灶”,大堂是茶馆,说书唱评弹的也有。来的茶客三教九流,大多是底层的劳苦大众,只要出
上海绣娘
陈丽萍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学什么像什么,不管做什么都有模有样。前些年流行十字绣,她也绣得有模有样,开始是自己绣着玩儿,后来绣出作品送朋友。慢慢地,就有人请她来绣。客人多了,陈丽萍干脆开了一家十字绣店,店名叫“上海第一绣”。 陈丽萍除了手艺好,人缘也好,“上海
名人故事《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通晓词曲创作,曾担任过MTV导演、唱片监制、电影编剧、电影监制。张国荣是香港乐坛的殿堂级
上海通商交涉使公署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属外交部,以上海通商交涉使为主官。署内分厅、科办事。
上海要港司令处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隶属于海军部。
中美上海新定虹口租界章程
美国强迫上海道订立的扩展上海租界的条约。清光绪十九年五月二十三日(1893.7.6)和六月十日(7.22),由美国驻沪代理总领事伊孟思(W.S.Emens)和上海道台聂缉椝先后签署于上海。凡八条,另附《租界界址》。重新确定扩展了的上海美租界范围,并对有关事宜作了具体规定。
上海全国青年协会体育专门学校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基督教青年会创办于上海,以研究实用的各种功课,培养体育干事。学制四年。课程设置前两年为基本科目,有圣经与宗教之学、青年会史、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细菌学、个人卫生学、体操教授法、运动教授法、普通教授法、
上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见“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
收售上海吴淞旱线合同
清电报总局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订立的电信事务合同。光绪九年四月十三日(1883.5.19)订于上海。清同治十二年(1873)丹麦大北公司在上海非法架设旱线,清政府屡行交涉,丹麦方面拒不拆撤,及至此时与清方订立该合同。凡十四款。主要内容:丹方将其所设上海至吴淞旱线以三千两银价
中英会商上海至香港电报办法合同
英国大东电报公司挟制清电报总局订立的电信事务合同。光绪九年二月二十三日(1883.3.31)由清方代表盛宣怀与英公司总办滕恩签于上海。凡十六款。主要内容:(1)安设上海至香港海线,改有关前议,准英方将海线设至洋子角,华局由此设陆线与之相接通至上海,港沪线路报费收入英中双
上海杂记
书名。清徐润撰。一册。作者将上海开埠后六十年来耳闻目睹之事,按事分条,编年叙述。所列项目甚多,如开埠年月、租界诸事、沪道洋务署、公用设施、工厂、银行、税务、司法、教育等,均有记述。有 1927年铅印本。
上海商团
清末上海商业界的自卫武装团体。宣统三年(1911)初由李平书、沈缦云、叶惠钧等发起,由二十余个行业性和区域性商团组织而成,设正、副团长各一人。编成五个中队,人数约五千人(一说二千四百余人)。主要成员为一般中小商人及部分店员、职员。经常演讲时事,宣传救亡图强。辛亥革
上海光复
上海为同盟会、光复会重要活动基地,革命党人长期在此联络绅、商、学、军、警各界。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光复会李燮和联络有关官兵,并告知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拟于九月十五日(1911.11.5)起义。陈其美抢先发动,于十三日率商团进攻江南制造局被俘。李燮和、李平书
上海电报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八年(1882)设立。招二十名学生入学,学习收发电码技术。姚彦鸿任总办,唐璧田任教习,教授发报等法。毕业后派至上海电报总局任职。后因急需电报人才,扩大学堂规模,分设发报塾、测量塾,聘请丹麦人博怡生、葛雷生等任教习。
上海电光公司
外商企业。又称上海电气公司。清光绪八年(1882)英商在上海设立。十四年改组为新申电气公司。十九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收买,易名为工部局电气处,资本约六万六千两。三十四年安装气轮发电机。1913年添建杨树浦新电厂。1929年为美国摩根财团收购,改组为上海电力公司。
上海龙门书院
学校名。清同治四年(1865)苏松太兵备道丁日昌创办。学生定额三十名,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辅以文辞,尤重躬行。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龙门师范学堂,并派员赴日本考察师范规制。次年春开学,分简易科两班,本科一班,附属小学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