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负重致远》来历意思解释


    致:达到。驮着很重的东西到达很远的地方。比喻既能担负重任又能持之以恒,不断前进。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刘备的谋士,与诸葛亮齐名,时人称之“凤雏”。东吴的大将周瑜曾帮助刘备攻打荆州,于是周瑜便当上了南郡太守。周瑜死后庞统送丧至东吴,东吴的人常闻其大名,等他回去时,东吴的名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人都去和他相见。庞统品价他们说:“陆绩可说是跑得很快的驽马,顾劭可称得上是一头能负重致远的老牛。”有人问庞统:“如你所见,陆绩应该胜过顾劭了吧!”庞统说:“驽马虽然精干,但其能所载只能是一人,驽牛一日能行三十里,其所肩负的重量哪能只是一个人呢?”【出典】: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卷37第953页:“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裴松之注引《吴录》:“或问统曰:‘如所目,陆子为胜乎?’统曰:‘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十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例句】: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刘禹锡曰:‘石季龙挟弹杀人。其母曰:‘健犊须走车破辕,良马须逸鞭泛驾,然后能负重致远。’”连动 负载重物并走很远路程。《易经·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后汉书·赵熹传》:“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乎?’”△多用于比喻坚忍负重,努力有成方面。也作“负重涉远”。

上一篇:《负重含污》来历意思解释 下一篇:《负重吞污》来历意思解释
猜你喜欢
泉元礼
【生卒】:?-537 企子,解褐奉朝请,本州别驾。与父同时被擒,不久逃出,结旧领部酋,率乡人攻杀东魏所署刺史杜密。西魏任为世袭洛州刺史,即率兵参与沙苑之战。中流矢死。(,参见《北史》)【生卒】:?—537【介绍】: 西魏上洛丰阳人。泉企子。好弓马,颇娴草隶。释褐奉朝请
咽气
咽气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q拼音字母yan qi拼音首字母yq 咽气的词语解释咽气[ yn q ] 指人死断气。 咽气的百科含义 咽气,指人死断气。 咽气的详细含义 吐纳呼吸。一种健身之法。晋石崇《思归引序》:“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陈陶》:“大中中,避乱入洪州
杜濬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字则卿。杜範子。官司直,尝廷对直言时事。出知汀州,罢诸邑月解粮数十万,又代输版户积逋,人赞其不愧家风。
印刷物
印刷物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shu w拼音字母yin shua wu拼音首字母ysw 印刷物的词语解释印刷物[ yn shu w ] 印刷品。 印刷物的详细含义 印刷品。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二》:“‘宣言?……’王教授吃了一惊,把那张印刷物抢到手里,摊在书桌上,兴奋地读着。”
一朝之患
一朝之患的词语属性 拼音y zho zh hun拼音字母yi zhao zhi huan拼音首字母yzzh 一朝之患的词语解释一朝之患[ y zho zh hun ] 突然发生的祸患。 一朝之患的百科含义 突然发生的祸患。 一朝之患的详细含义 【解释】:突然发生的祸患。【出自】:《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
无敌篮球手
无敌篮球手的词语属性 拼音w d ln qi shu拼音字母wu di lan qiu shou拼音首字母wdlqs 无敌篮球手的百科含义 《无敌篮球手》是绿色的黄瓜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史高
【生卒】:?—前42 西汉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史恭子。宣帝即位,以外戚侍中贵幸,因发举霍禹谋反事,有功封乐陵侯。宣帝病,任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元帝即位,辅政五年,告老乞归,罢就第。死谥安侯。【生卒】:?—前43【介绍】: 西汉鲁人,徙居杜陵。宣帝祖母史良
电梯追疑
电梯追疑的词语属性 拼音din t zhu y拼音字母dian ti zhui yi拼音首字母dtzy 电梯追疑的百科含义 电梯追疑,休闲小游戏,支持Android 1.5及以上版本系统。
杜锡
西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世嘏。杜预子。少有盛名,起家长沙王乂文学,累迁太子中舍人。后转卫将军长史。赵王伦篡位,以为治书御史。伦党孙秀求交,拒之。秀虽衔恨,惮其名高,不敢加害。伦败,仍迁尚书左丞。
台湾犁头鳐
台湾犁头鳐的词语属性 拼音ti wn l tu yo拼音字母tai wan li tou yao拼音首字母twlty 台湾犁头鳐的百科含义 台湾犁头鳐,Rhinobatos formosensis (Norman,1926),犁头鳐科犁头鳐属的一种鳐鱼。吻长而钝尖,侧缘斜直或稍凹;眶前吻长比喷水孔间隔大3倍余;口前吻长比口宽大3
宕昌国
南北朝时宕昌羌所建政权。地在仇池以西,天水以南。后为北周所灭,以其地置宕州。
混倍体
混倍体的词语属性 拼音hn bi t拼音字母hun bei ti拼音首字母hbt 混倍体的百科含义 指在同一个体中二倍性组织与非二倍性组织混存的现象(B.Nemec,1931),此时称该个体称为混倍体(mixopl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