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玉川》来历意思解释


①指卢仝。金元好问《别康显之》诗:“玉川文字五千卷,郑监才名四十年。” ②代称茶。宋陆游《昼卧闻碾茶》诗: “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 唐韩愈《寄卢仝》诗: “玉川先生洛阳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新唐书·卢仝传》: “卢仝……自号玉川子。” 椀(wan): 同 “碗”。食具。唐代卢仝,自称玉川子,喜饮茶,但家境贫寒,仅有一奴一婢,老而无用。

上一篇:《郗生入幕》来历意思解释 下一篇:《郢上曲》来历意思解释
猜你喜欢
额尔古纳河狼
额尔古纳河狼的词语属性 拼音 r g n h lng拼音字母e er gu na he lang拼音首字母eegnhl 额尔古纳河狼的百科含义 额尔古纳河狼是一种犬科,犬属动物,体长105-160厘米,肩高80-85厘米。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
松灯村
松灯村的词语属性 拼音sng dng cn拼音字母song deng cun拼音首字母sdc 松灯村的百科含义 松灯村隶属于兔峨乡阿塔登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兔峨乡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兔峨乡10公里。国土面积5.48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种植玉
修好
修好的词语属性 拼音xi ho拼音字母xiu hao拼音首字母xh 修好的词语解释修好[ xi ho ] 1.行好;行善:~积德。你修修好吧,再宽限几天。 2.亲善友好:两国~。 修好的百科含义 修好,汉语词目。释义:1.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 2.指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 3.方言。行善积德
阳光家族
阳光家族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gung ji z拼音字母yang guang jia zu拼音首字母ygjz 阳光家族的百科含义 使心灵更高尚,让人间更阳光!阳光家族,始创于1996年8月。张智华老师主持。
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g b ju q zhn l拼音字母zhong bu jue qi zhan lve拼音首字母zbjqzl 中部崛起战略的百科含义 中部崛起战略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温家宝总理提出。中
于子涵
于子涵的词语属性 拼音y zi hn拼音字母yu zi han拼音首字母yzh 于子涵的百科含义 于佳,1994年3月1日出生于中国辽宁,中国大型女子偶像组合1931的二期生。隶属经纪公司为欢聚传媒。音乐代表作有《我看见》、《世上另外一个我》、《你要好好的》、《梦想天空》、《蜕变之光》等
春芝堂
春芝堂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 zh tng拼音字母chun zhi tang拼音首字母czt 春芝堂的百科含义 春芝堂,全称上海春芝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春,坐落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健康产业企业。
外强中瘠
外强中瘠的词语属性 拼音wi qing zhng j拼音字母wai qiang zhong ji拼音首字母wqzj 外强中瘠的词语解释外强中瘠[ wi qing zhng j ] 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强中瘠的百科含义 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强中瘠的详细含义 【解释】:外表上好像很强大,
吖啶黄
吖啶黄的词语属性 拼音 dng hung拼音字母a ding huang拼音首字母adh 吖啶黄的百科含义 吖啶黄是一种有机物,常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吖啶黄在3类致癌物(现有证据未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级评价)清
核桃黑斑蚜
核桃黑斑蚜的词语属性 拼音h to hi bn y拼音字母he tao hei ban ya拼音首字母hthby 核桃黑斑蚜的百科含义 昆虫名,为同翅目,斑蚜科。分布于辽宁、山西、北京等地。在山西省核桃产区普遍发生,有蚜株率达90%,有蚜复叶占80%左右。以成、若蚜在核桃叶背及幼果上剌吸为害。
黎明的梦想
黎明的梦想的词语属性 拼音l mng de mng xing拼音字母li ming de meng xiang拼音首字母lmdmx 黎明的梦想的百科含义 十年前,家族生意遭内贼出卖陷入绝境,其父不堪打击去世为挽救家业,莫绍谦受迫与慕氏集团千金慕咏飞商业联姻慕咏飞的强势刻薄令莫绍谦无法忍受,新婚之夜即分
采善贬恶
采善贬恶的词语属性 拼音ci shn bin 拼音字母cai shan bian e拼音首字母csbe 采善贬恶的词语解释采善贬恶[ ci shn bin ] 采取善良的,贬斥恶劣的。 采善贬恶的词语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