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跨灶


跨灶的词语属性

拼音kuà zào
拼音字母kua zao
拼音首字母kz

跨灶的词语解释

跨灶[ kuà zào ]

1.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 2.比喻儿子胜过父亲。

跨灶的百科含义

马前蹄的空处名叫灶门,《幼学琼林》卷二:“子光前曰充闾,子过父曰跨灶。”

跨灶的详细含义

  1. 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

    高士奇《天禄识馀·跨灶》引《海客日谈》:“马前蹄之上有两空处,名灶门。马之良者后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后步趲过前步也。”一说,马枥曰皁,“灶”为皁之借字,马生而越过皁,非凡马。参见清桂馥《札朴》卷五。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牵着千里雪走了几步,为着炫耀自己是真正内行,故意用《相马经》上的术语称赞说:‘跨灶!跨灶!真是好马!’”

  2. 比喻儿子胜过父亲。

    《诗律武库·跨灶撞楼》引三国魏王朗《杂箴》:“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是以父喻井灶。或曰:灶上有釜,故生子过父者,谓之跨灶。”宋苏轼《答陈季常书》:“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明陈汝元《金莲记·觐圣》:“问庭前诗礼羞言跨灶。”柳亚子《寿廖夫人七十晋一大庆》诗之一:“儿曹跨灶心弥喜,孙辈含飴愿早酬。”

上一篇:跨院 下一篇:跨跃
猜你喜欢
黄昏之战歌
黄昏之战歌的词语属性 拼音hung hn zh zhn g拼音字母huang hun zhi zhan ge拼音首字母hhzzg 黄昏之战歌的百科含义 《黄昏之战歌》是天狼Fenrir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因树为屋》来历意思解释
《后汉书.申屠蟠传》:“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院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碭之闲,因树为屋,自同傭人。”申屠蟠看到当时范滂等攻訏朝政,一时成风,感到事情严重,必有后患。故隐居荒野,依树架屋而居。后果如其料,滂
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的词语属性 拼音mn z zhng c拼音字母min zu zheng ce拼音首字母mzzc 民族政策的百科含义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
桃林口
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桃林口。明洪武十三年(1380)故元平章完者不花入桃林口,寇永平,为明战败。
真实感
真实感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 sh gn拼音字母zhen shi gan拼音首字母zsg 真实感的词语解释真实感[ zhn sh gn ] 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感觉。
领先五子棋
领先五子棋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xin w z q拼音字母ling xian wu zi qi拼音首字母lxwzq 领先五子棋的百科含义 五子棋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的黑白棋种之一,大约在南北朝时期随围棋一起先后传入朝鲜、日本等地。五子棋在日本叫“连珠棋”。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变化使连珠五子棋这一简
不首
不首的词语属性 拼音b shu拼音字母bu shou拼音首字母bs 不首的词语解释不首[ b shu ] 不伏罪。 不首的详细含义 不伏罪。《汉书梁怀王揖传》:“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不首主令,与背畔亡异。”颜师古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南史范晔传》:“詔收综等,并皆款服,唯曄不
百想艺术大赏
百想艺术大赏的词语属性 拼音bi xing y sh d shng拼音字母bai xiang yi shu da shang拼音首字母bxysds 百想艺术大赏的百科含义 百想艺术大赏(Baeksang Art Awards,简称韩国百想)是由日刊体育在韩国主办的综合类艺术奖项。该奖项创办于1965年,前身为韩国戏剧电影艺术赏、韩
李朗山
李朗山的词语属性 拼音l lng shn拼音字母li lang shan拼音首字母lls 李朗山的百科含义 [清]四川广汉连山人。善画山水,烟云满纸,题咏亦佳。论者谓有王维之风。《益州书画录补遗》
河源市国土局
河源市国土局的词语属性 拼音h yun sh gu t j拼音字母he yuan shi guo tu ju拼音首字母hysgtj 河源市国土局的百科含义 指导、负责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和公布,组织实施县级基准地价评估成果的检查验收,对土地评估机构的资格进行审查并实施行业管理;承担报国务院和省、
酥嫩豆腐
酥嫩豆腐的词语属性 拼音s nn du f拼音字母su nen dou fu拼音首字母sndf 酥嫩豆腐的百科含义 酥嫩豆腐是一道美食,主料有 豆腐,做法简单,为家常菜
荆芸
【生卒】:1526—1584【介绍】: 明山西猗氏人,字世馥,号心田。万历间乡贡。好学,嗜性理之学,宗陆九渊涵养之说。尝官阜城县学训导。为人正直忠厚,为一时宗范。有《春秋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