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官职
一齐下库
见“一齐虾库”。即“一齐虾库”,见此条。
一尔希哈番
即“伊勒希哈番”。官名,这是满语的译音,也译为“伊勒希哈番”,汉名为“少卿”,“少卿”是“大卿”、“上卿”、“正卿”的副职,佐正职处理分内政务,太仆、太常、光禄、大理等皆置少卿。详“少卿”条。
辅国上将军
武散官名。金始置,秩从三品中。元沿置,升秩为从二品。
敦武校尉
武散官名。金始置,秩从八品下。元沿置,升秩为从七品。
一甲
官制用语。即进士第一等。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殿试进士,始分甲、乙两等取人。八年,始分三甲,中第一甲者授知县。端拱(988—989)中,则又不分甲。各甲人数不固定,淳化三年(992),御试进士,第一甲放三百零二人,并赐及第,第二甲放五十一人,并赐同出身。其后,科
守阚进义副尉
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守阙军将为守阙进义副尉, 秩未入流。
副承旨
官名。五代置,宋因之。为枢密院承旨司属官,掌通书承旨司诸房公事,或出任中外武职。
一齐下喇哈番
即“伊齐辖喇哈番”。官名,这是满语的音译,也译作“一齐虾喇哈番”和“伊齐辖喇哈番”,汉名为“郎中”。战国时秦、赵都置此官,为近侍之臣。《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魏牟)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秦朝置郎中,属郎中令,汉因
文官官秩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公布《文官官秩令》,分文官之秩为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夫、上士、中士、少士九等;加秩有同中卿、同上大夫、同少大夫、同中士、同少士、均秩同本官。上卿、中卿、少卿为特任官的官秩, 中大夫、少大夫、上士为荐任
竹使符
汉代对军队作一般调发的凭信。《汉书文帝纪》记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初与郡守为铜虎符, 竹使符”。颜师古注:“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师古曰: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
龙虎卫上将军
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三品上。元沿置,升秩为正二品。
副相
官名。吐蕃官,曰论茞扈莽,亦号小论,置一人,与大相论茝(亦号大论)统国事。
副封
汉朝臣民向皇帝呈递奏疏的副本。汉制,凡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宣帝时为削夺霍氏权势,采纳御史大夫魏相建议,去副封以防壅敝。
盥漱小底
辽朝宫中杂役名。属北面官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掌宫中皇帝、太后、太妃皇后、太子盥洗侍候之事。例由著帐户充任。
副贰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注:“朔调
太子司则
官名。见“司则”。
太子司仓
官名。见“司仓”。官名。金置,属詹事院。秩从八品,掌仓廪出纳薪炭等事。佐官有司仓副,从九品。
副参领
①官名。清朝八旗组织中层编制单位甲喇副长官。即参领之副贰。雍正元年(1723),改委署参领设。员额、职掌均同参领,正四品。此外,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等皆置,详“副护军参领”等。②军阶名。清末新陆军中等官阶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官员等级,分三等九级,始置
太子司直
官名。唐高宗显庆元年(650) 端尹 (詹事) 府始置,员二人; 龙朔二年(662) 改隶桂坊,置三员,职比侍御史。咸亨元年(670) 依旧二员,隶詹事府,正七品上,掌纠劾东宫宫僚及率府之兵,太子监国则与詹事、庶子为三司使,一人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官名。唐代太子詹事府有司
太子主事
三国魏东宫官,位九品,员无考。官名,三国魏置,九品,掌太子宫事。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