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明朝皇帝朱由校与奶妈的一段不伦恋


由于当时的舆论压力太大,天启元年九月,皇帝朱由校只得忍痛割爱,让这个叫客印月的奶妈搬回家去住。结果,人走当天,天启帝就受不了啦,竟然跟大臣们玩起了绝食游戏——

  天启皇帝为她绝食的这个客氏,原名叫客印月。她的身份和职业,从年轻时到死都是奶妈。但这个奶妈,是中国史甚至世界史上的第一奶妈,这么说的根据,我们要在后面讲。

  她是天启皇帝小时候的奶妈。不知为什么,天启帝一直叫她“客巴巴”,于是她同时也以此名传世。这个客奶妈,是北直隶(今河北一带)保定府定兴县老百姓侯二之妻,生有一子叫侯兴国。据史书记载,她是岁那年被选入宫的,给朱由校当奶妈。但有今人考证,她入宫时的实际年龄,应该在岁左右。

  明代皇城的东安门外,设有“礼仪房”,老百姓俗称“奶子府”,归司礼监管。常年养着名奶妈以备皇家用,另有名注册奶妈,随叫随到。

  这个客氏当上朱由校的奶妈,据说很有传奇性。几十名奶妈,由校在刚出生时谁也不认,喂不了奶。太监们急了,全城去寻,抓着哺乳期的妇女就行。这样把客氏大海捞针一般捞了出来。尽管没当过奶妈,但小由校就认她,于是顺利入宫。

  她入宫两年后,丈夫死了。这个女人,《明鉴》上说她“性淫而很(狠)”,《稗说》上也说她“丰于肌体,性淫”。根据是什么?就是客氏在宫中值勤,偶尔也回家,说是照料孩子,实是与人偷情。这要是放到现在,倒是正常,古人的评价未免太苛刻。

  不大正常的是朱由校。按照宫规,皇子六七岁,保姆就要出宫,可是由校大了以后,还离不开客氏。即位当了皇帝,还是一样,甚至一天不见都不行。估计是亲妈死得早,他这也是移情代偿现象。
 
  客氏是伺候由校生活的,魏忠贤曾经两度伺候由校的伙食,这样的一条线,把魏、客两人牵在了一起。一个“代父”,一个“代母”,再加一个妈死了爹不照顾的小孩子,三个人构成了晚明史上一个非常诡异的“百慕大三角”。

  好戏或者说悲剧,就从这里开始。

  就是这个客氏,不仅为魏忠贤解脱了困境,还把他抬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奶妈究竟有多牛?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天启帝即位刚半个月,就以“保护圣躬”有功为由,加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并荫封她的儿子侯国兴为锦衣卫指挥使,又命户部选亩好地作为客氏的护坟香火田。言官中对此颇有不同意的,御史王心一上疏,抗言此举“于理为不顺,于情为失宜”(《明通鉴》)。天启帝竟一连发下几道谕旨,说明缘由,对客氏评价道:“亘古今拥祜之勋,有谁足与比者?”(《玉镜新谭》)

  有了这样高得吓人的基调,客氏这个劳动人民出身的大嫂所享受到的一切,可说是“俨如嫔妃之礼”,而且还要过之。

  这年冬,客氏移居乾清宫西二所,天启帝亲自到场祝贺乔迁。皇上入座饮宴,钟鼓司领头的太监亲自扮妆演戏。皇上喝得高兴,又下令,从此客氏在宫中出入可以坐小轿,专门拨给数名内侍抬轿,一切礼仪形同嫔妃,就差一顶青纱伞盖而已。

  第二年,客氏又奉旨搬到咸安宫住,阵势就更大了。天启帝赐给她内侍崔禄、许国宁等数十人,还有带衔的宫人多人,再加上跑来“投托”自愿服务的,光伺候她的下人就有好几百名。在住的地方,夏天要搭起大凉棚防暑,皇帝赐冰不绝;冬天烧大火炕取暖,贮存了木炭无数。

  每逢客氏生日,皇帝必到场祝贺,连带着赏赐无计其数。客氏那里所用的钱粮,各衙门感觉比皇帝那里催得都紧。皇帝的饭伙,是客氏亲自主持打理,名曰“老太家宴”。每日三餐皇帝吃完了,撤下的御宴全部赏给客氏。于是一天三遍,宫道上端盘子的内侍往来不绝。

  刘若愚后来谈及此事,不禁感叹:“夫以乳媪,俨然住宫。”奶妈也能住上一座宫殿,其骄奢僭越可想而知。他还回忆道,当年客氏每逢要回宫外的私宅时,要有太监数十名,红袍玉带,在前面步行引路,轿前轿后有数百人随行。队伍里各种灯烛多达两三千支。出了宫门后,再换八抬大轿,“呼殿之声远在圣驾游幸之上,灯火簇烈照如白昼,衣服鲜美俨若神仙,人如流水,马若游龙。天耶!帝耶!都人士从来不见此也!”(《酌中志》)

  刘若愚做过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见过大世面。他尚且感叹如此,可见客氏这位劳动大嫂所享到的荣宠,“中宫皇贵妃迥不及也”(《明史纪事本末》)。

  那么,这位客氏究竟有什么能耐,能受到天启帝这么照顾呢?

  要说客氏的发迹,以至后来的干乱朝政,是出于多大的政治企图,在史籍上找不到什么根据。这位劳动妇女奇特的一生,既是皇帝权专制所造成的,我以为也是皇家特有的人情在起作用。客氏一生的某些行为,倒还真是富于劳动人民的淳厚特点,到后来,不过是她充分使用了她所能得到的特权而已——富贵之下,有几人能清醒如常?难啊!

  她入宫伺候朱由校的时候,由校这里还是一处相当冷清的地方,亲生母亲受窝囊气,父亲朝不保夕。太监们只当这冷灶烧不烧也没什么意义了。客印月女士倒还不势利眼,只要是奶妈该尽的义务,她都一丝不苟。对小皇孙的“起居烦躁,温饥暖寒”,都能“业业兢兢,而节宣固慎,艰险备尝”(《玉镜新谭》)。

  孩子就是孩子,吃了一口奶,就有亲情的血脉在。

  大明的皇宫里有规矩,皇子皇孙满百日后,头发要剃光,到多岁时才开始留发。宫里的“篦子房”就是专管这类事的。客氏对由校显然是有感情,从由校小时候起,就将他的胎发、疮痂,还有历年的剃发、落齿、指甲,都收集起来,包好,珍藏在小匣子里。

  朱由校断奶以后,她干的活儿,实际上就是保姆。直到由校当了皇帝,客氏风光十足地住进了咸安宫,她也没变。天不亮就赶到乾清宫内,等候皇上睡醒。皇上一醒了,就赶紧伺候洗漱更衣。一忙一整天,直到夜里头更时分,才回去休息,天天如此。

  这样快年下来,她和天启帝情同母子,当然不奇怪。我们读过艾青先生的《大堰河》,大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很感动。那么客氏,不过就是明朝最尊贵的一位“大堰河”罢了。人虽恶,她与由校亲情深厚这一点,却不能否认。

  客氏受到了天大的恩宠,就有点儿跋扈。知名的大太监孙暹、王朝辅、刘应坤、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一干人等,每天见到她,必叩头问好,行子侄礼。有些资格极老的旧人,如梁栋等,虽不用叩头,但给她下帖子时,也必须自称“小的”。

  她的私宅在正义街西、席市街北,据说是今天北京的丰盛胡同,旧名为“奉圣”,就是因她而得名。她每次归家,一路都要警戒,百姓们望之惊疑。路人如有闪避不及,立遭棍棒暴打。回到家中,所有的下人都要依次叩头,口呼:“老祖太太千岁!”喧声响彻云霄。

  客氏还常常“自居于皇上八母之一”。哪八母?泰昌帝皇后郭氏一;天启帝生母王才人二;泰昌帝还有个刘淑女,是崇祯皇帝的母亲,后来封了太后,为三;有两个李选侍(即东李、西李)为四、五;一个赵选侍六;还有一个姓名不详的“旧贵人”,为七;轮到客氏本人,就是当然的“八母”了。

  如此作威作福,可见这位劳动妇女已完全变质了。朝臣对此多有不满,接连上疏,“请出客氏”,要把她撵出宫去。

  由于舆论太大,天启元年九月,皇上只得让客氏搬回家去。结果,人走当天,天启帝就受不了啦,传谕内阁:“客氏……今日出宫,(朕)午膳至晚未进,暮思至晚,痛心不止”,甚至“思念流涕”(《国榷》、《明史》)。

  这样子哪成?连公都办不下去了。结果,没几天,又把客氏召回。吏科给事中侯震旸、御史马鸣起等数人,先后上疏谏阻,都被贬官或罚俸。

  有意思的是,他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客氏如此出而再入,受宠过甚,“有不忍言者”。也就是,大伙有不好说出口的话。

  什么话,不好说出口?

  几个人的奏疏,都提到“道路流传,讹言不一”,或者“狎溺无纪”,“内外防闲尽废”。这说的,其实都是男女暧昧问题。“防闲”,即男女之大防也。

  就是说,天启帝与客氏有说不清的关系。清代也有人对此言之凿凿:“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甲申朝事小记》)这里的所谓“出幼”,就是指“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那种事。说客氏是靠这个得宠的。

  《明季北略》上也说,客氏“年三十,妖艳,熹宗惑之”。

  这就是说,是客氏给天启帝上了最初的性启蒙课,而且似乎后来也一直不大正常,否则,天启帝登基后,已经是一个岁的大男孩了,怎会一日不见客氏,就丧魂落魄?这类传言,已经流入民间,所以才引起臣子的忧虑和愤怒。

  从客氏的表现来看,也能看出不对头。

  天启元年四月,皇帝大婚,娶了河南符祥县生员张国纪之女,是为张皇后。张皇后是个好女人,文静端庄,知书达礼,天启帝对她很满意。这与客氏本无关系,但这老奶妈居然醋意大发,对张皇后百般刁难,连吃饭用的盆碗瓢勺都不配给。又对天启帝嗔怒道:“有了新人忘旧人!”天启帝只得给她厚赏安慰(《明季北略》)。

  史籍上一般都说,客氏比天启帝大岁,但从后来崇祯皇帝钦定的文件里所记载的年龄倒推,她应该比天启帝大岁。也就是说,当年这女人已经是岁了,如何还能与天启帝保持姐弟恋,而且把天启帝“惑”成那样,很不可思议。

  在明代,没有人敢把这个话说破。臣子的奏疏只是露骨地旁敲侧击,天启帝也不是看不出,但他发了火,惩治了上疏的人,也就完了。因此,这是一段说不清的绯闻。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就明白了:客氏对天启帝来说,有点儿“亦母亦情人”的关系,很有现代派色彩。这不大容易被人理解,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由于这层关系,她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左右天启帝。

上一篇:岳飞刚出道时干过的两件“蠢事” 下一篇:揭秘中国历史上武功最强的人是谁?
猜你喜欢
罗纹纸
罗纹纸的词语属性 拼音lu wn zh拼音字母luo wen zhi拼音首字母lwz 罗纹纸的词语解释罗纹纸[ lu wn zh ] 有细密纹理的宣纸。 罗纹纸的详细含义 有细密纹理的宣纸。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博古页子》能全用黄罗纹纸,好极,因毛边脆弱,总令人耿耿于心也。”
《山陵崩》来历意思解释
封建时代称帝王之死。《战国策.秦策》:“王之春秋高,一旦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
文案
文案的词语属性 拼音wn n拼音字母wen an拼音首字母wa 文案的词语解释文案[ wn n ] 1.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2.管理文案的人员。 文案的百科含义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
《行奸卖俏》来历意思解释
谓恣淫行邪,弄姿作态。《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张荩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明 许自昌《水浒记.邂逅》:“你若肯行奸卖俏,何必献笑倚门。”并列 恣行奸邪,装出娇媚的姿态。《醒世恒言》卷16:“那张荩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
赵月贵
赵月贵的词语属性 拼音zho yu gu拼音字母zhao yue gui拼音首字母zyg 赵月贵的百科含义 赵月贵,山西省武乡县人,1932年出生,山西机床厂第一劳服公司科长等职。
官等
官等的词语属性 拼音gun dng拼音字母guan deng拼音首字母gd 官等的词语解释官等[ gun dng ] 官府制作的符合标准的戥子。 官等的详细含义 官府制作的符合标准的戥子。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征》:“纳户完银时,买此袋,持至柜所,自将官等称準银数,柜吏止看明银色纹足,不
马阅
马阅的词语属性 拼音m yu拼音字母ma yue拼音首字母my 马阅的百科含义 马阅,12月18日出生于吉林,女演员,参演电影《大话西游》终结篇之《情癫大圣》等。
排险
排险的词语属性 拼音pi xin拼音字母pai xian拼音首字母px 排险的词语解释排险[ pi xin ] 排除险情:紧急~。~抢救。
刁约
北宋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字景纯。天圣进士,为诸王宫教授。庆历初,同知太常礼院,改集贤校理。庆历四年(1044),出为海州通判。历开封府推官、提点京西刑狱。嘉祐初,假太常少卿、直史馆,为两浙转运使,知越、扬、宣州。熙宁初,判太常寺。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
杨颖
十六国时弘农(治今河南灵宝东北)人。前秦建元十九年(383),为佐将随骁骑将军吕光征西域。秦亡,光称三河王,拜为中书侍郎。说光尊吕望为始祖,光从之。吕纂时,历中书令、太常,于军国屡有劝谏,纂不从。神鼎三年(403)吕隆降后秦,被遣为质于长安。
无缝保温管
无缝保温管的词语属性 拼音w fng bo wn gun拼音字母wu feng bao wen guan拼音首字母wfbwg 无缝保温管的百科含义 无缝保温管广泛应用于集中供热、供冷和热油的输送及暖室、冷库、煤矿、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保温保冷工程。
分区通风
分区通风的词语属性 拼音fn q tng fng拼音字母fen qu tong feng拼音首字母fqtf 分区通风的百科含义 分区通风是指一个矿井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通风系统,风流互不干扰。它具有风路短、阻力小、漏风少、费用低以及网路简单,风流易于控制有利于减少风流串联和合理进行风量分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