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万年历黄历查询网站

唐玄奘私自出国被通缉是真的吗


往事导语:由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大唐西域记》和《玄奘传记》中明确,唐朝有一项规定,禁止国民出关。玄奘为了求得真经,发扬佛法,私自西行印度。他因为违背了朝廷禁令,沿路关卡到处都有追捕他的通缉令——

其实,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了“通缉令”的雏形。当时,“吴国名将伍子胥被裹入一场政治斗争,楚平王为了追杀伍子胥,命人制作了他的画像,张贴到全国各地,并悬赏捉拿。

伍子胥的画像——最早的“通缉令”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被楚国画像通缉。

公元前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相国。《国语·楚语》和《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楚国到了楚平王年间,因为楚平王荒淫无度,国势日衰。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伍子胥及其亲属被裹入这场政治斗争,后因亲属尽被杀害而逃到吴国。楚平王为了追杀伍子胥,命人制作了他的画像,张贴到全国各地,并悬赏捉拿。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研究所蒲坚教授认为,“这张伍子胥的画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通缉。”

但据《后汉书·党锢传》记载,东汉汉灵帝年间,为了缉捕张俭而制作的“通缉令”也可谓我国历史上极为典型的“通缉令”。

在汉桓帝时,大宦官、中常侍侯览在其家防东(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残暴百姓,所为不轨”。同乡人张俭不畏权势,毅然写奏折给汉桓帝,揭露侯览的罪行,请求诛杀侯览。但奏折终因落入侯览之手而被扣压,侯览与张俭也因此而结下冤仇。此次事件称为“党锢事件”。

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年),侯览勾结同乡人朱并,上书诬告张俭,并胁迫汉灵帝诏令缉捕张俭,张俭闻讯后仓皇出逃。侯览“刊章讨捕”,刻印了许多包括张俭年龄及外貌特征在内的公文,颁行于州郡,要求各州郡协助缉捕。

通缉令发出后果然奏效,张俭“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虽然百姓“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张俭仍无处藏身。他走到哪里,官兵就追捕到哪里。几经流转,张俭逃到东莱(今山东掖县),藏在好友李笃家里。李笃也不敢久留张俭在家,又偷偷地把他送到塞外。直到中平元年(公元年),“党锢事件”结束后,张俭才得以重归故里。

名称没有大的变化各时期呈现不同形式

自从出现通缉令至今,“通缉令”的名称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这是历史上少见的继承方式。

玄奘曾被唐朝政府通缉

小说《西游记》中记载的唐朝玄奘和尚和历史上事实很有区别。由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大唐西域记》和《玄奘传记》中明确,唐朝有一项规定,禁止国民出关。玄奘为了求得真经,发扬佛法,私自西行印度。他因为违背了朝廷禁令,沿路关卡到处都有追捕他的通缉令,最后,不得不用绝食的方法说服高昌王允许他继续西行。

岳飞被十二面金子牌通缉

根据《岳武穆遗文》和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宋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九年(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由此引发了高宗对岳飞的怀疑。而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于是,高宗第一次发出金子牌命岳飞回朝,遭到岳飞拒绝。为了使百姓知道岳飞“图谋不轨”,并进一步给岳飞施加压力,高宗又连续十一次发出金子牌,并沿途散布关于岳飞“谋反”的信息。

这可以说是宋朝独一无二的通缉方式,最后,在绍兴十一年(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朱元璋遭遇元朝“海捕”

元明清时期,通缉令的使用更加广泛。通缉令的制作主体也越来越扩大化,由最初的中央司法机关的制作逐步放大到地方政府,所采用的方式,大部分也是“画影图形”。

元朝末年,战火连天,朱元璋起兵造反。在朱元璋造反之前,他就曾受到元朝通缉,元朝统治区域内几乎每个村落,都张贴着画有朱元璋头型和简单“犯罪”事实的“通缉令”,朱元璋无可藏身,最后被迫继续流落在皇觉寺为僧。

朱元璋造反之后,元朝政府更是采用了极端的通缉方式,他们制作了以朱元璋为首的“叛逆者”画像,只要见到类似于画像上的人,人人可以诛之。

清朝“文字狱”尽用通缉方式

尤其在清朝大兴“文字狱”之时,清政府为了“斩草除根”,往往将已经潜逃的罪犯直系亲属,由著名画师根据被捉拿的当事人的描述,制作成逼真的影象,张贴到全国各地,并以高额的悬赏金作为诱惑。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僚为了打击异己,防止他们逃跑,也采用上述方式,通缉于个主要关隘和大街小巷。

在整个清朝,余起文字狱案中,乾隆时期就有余起,占全部案件的百分之八十。乾隆时期的文字狱之多和他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清查禁书有密切关系。乾隆撤查禁书的方式是,将地方官员举报上来的禁书作者,或刊载于邸报颁行天下,“以为通缉所用”,或令地方官员制作“通缉目录”,张贴到禁书作者可能出现到的地方,大肆进行搜捕,“诸多文人战栗不可度日。”

《红楼梦》被作为禁书后,因为曹雪芹已经亡故,乾隆政府将刊印、手撰、收藏的所有人都作为了通缉对象,清朝刑部制作“檄文”,就像对待战犯一样全国缉拿。

上一篇:戏迷乾隆颁发“限娱令”是为了禁止哪出激情戏 下一篇:诸葛亮临死前选的十个接班人都是谁?
猜你喜欢
邢树荃
邢树荃的词语属性 拼音xng sh qun拼音字母xing shu quan拼音首字母xsq 邢树荃的百科含义 邢树荃,男,汉族,1941年11月出生,河北沧州市人,毕业于河北泊头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河北年画研究会会员,沧州市美术家协会艺术指导委
天山中学
天山中学的词语属性 拼音tin shn zhng xu拼音字母tian shan zhong xue拼音首字母tszx 天山中学的百科含义 上海市天山中学创办于 1954 年,是长宁区一所区级实验性示范中学,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块。 学校原址在娄山关路上,占地45亩,红墙白窗的教学主楼面积近4300平方米。学
《火灭乞儿散》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核心人物垮台,依附者随之而散。清钱谦益《送马巽倩归会稽》诗: “灶火扑灭乞儿散,社树斫伐妖狐惊。” 参见:○向火乞儿
炒红薯丁
炒红薯丁的词语属性 拼音cho hng sh dng拼音字母chao hong shu ding拼音首字母chsd 炒红薯丁的百科含义 做法: 1. 红薯、胡萝卜去皮切丁,青豆提前煮熟。 2. 炒锅烧热放油,先炒胡萝卜和红薯,炒软了再放青豆,加盐再翻炒一会儿即可。
《社稷之役》来历意思解释
臣下对君王应尽之职责。《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讇,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埽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偏正 役,应尽职责。朝臣对君王应尽的职责。《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渟,谏而无骄,怠
黄冈小状元
黄冈小状元的词语属性 拼音hung gng xio zhung yun拼音字母huang gang xiao zhuang yuan拼音首字母hgxzy 黄冈小状元的百科含义 《黄冈小状元》系列丛书是由中小学生教辅读物的知名出版机构——龙门书局出版发行的知名优秀教辅品牌图书。凭借龙门书局实力和资源,《黄冈小状元
创意发
创意发的词语属性 拼音chung y f拼音字母chuang yi fa拼音首字母cyf 创意发的百科含义 创意发的是一个文化和创意项目的预售平台,集数码、音像图书、工艺品、艺术和绘画、演唱会门票等各类有趣新鲜的创意产品预售于一体。
李福军
李福军的词语属性 拼音l f jn拼音字母li fu jun拼音首字母lfj 李福军的百科含义 李福军,男,汉族,一九六四年九月出生,研究生文化,一九八五年七月参加工作
古县
古县的词语属性 拼音g xin拼音字母gu xian拼音首字母gx 古县的百科含义 古县是山西省临汾市的下辖县,位于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涧河中上游,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古县全县辖4镇3乡,6个社区73个行政村,总面积1
兀鹰为什么是秃
兀鹰为什么是秃的故事 兀鹰原先是一只谦虚的老鸟,有点蠢。他的羽毛并不十分美丽,但还不算难看。可是有一天,他发觉自己的羽毛一根一根往下掉。他去问别的鸟这是怎么回事,别的鸟告诉他说是换毛,过些时候新的羽毛就会长出来的。但是兀鹰很悲观,过不多久,就因为老是放心不
利什曼虫
利什曼虫的词语属性 拼音l shn mn chng拼音字母li shen man chong拼音首字母lsmc 利什曼虫的百科含义 利什曼虫,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动鞭毛纲动体目锥虫科利什曼虫的通称。种类多,寄生于人、哺乳动物(犬、鼠等)和某些爬行类(蜥蜴等)。
音乐爱情世界
音乐爱情世界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yu i qng sh ji拼音字母yin yue ai qing shi jie拼音首字母yyaqsj 音乐爱情世界的百科含义 音乐爱情世界是歌手潘美辰所唱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