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负鼎


负鼎的词语属性

拼音fù dǐng
拼音字母fu ding
拼音首字母fd

负鼎的词语解释

负鼎[ fù dǐng ]

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 名 阿衡。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于王道。”唐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 期负鼎,汶水 起垂竿。”宋 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马援 腾声 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烦饕窃。”唐 崔湜《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进无负鼎説,退惭补袞诗。”

负鼎的百科含义

负鼎,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三《殷本纪》。商时,伊尹曾背负鼎俎见汤 ,后遂以“负鼎”等喻以烹调致汤王道之事。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

负鼎的详细含义

  1. 指伊尹背负鼎俎见汤,喻以烹调致汤王道之事。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于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汤,致于王道。”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宋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桐江笑短弱,负鼎莘野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马援腾声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烦饕窃。”唐崔湜《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进无负鼎説,退惭补袞诗。”

上一篇:广州大佛寺 下一篇:泰禅寺
猜你喜欢
名字打架
名字打架的词语属性 拼音mng z d ji拼音字母ming zi da jia拼音首字母mzdj 名字打架的百科含义 《名字打架》是一款益智类的flash小游戏。
何雪珍
何雪珍的词语属性 拼音h xu zhn拼音字母he xue zhen拼音首字母hxz 何雪珍的百科含义 何雪珍,中学高级教师,贵港市高级中学历史教师。1993年7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从教十多年来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贵港市首届学科带头人、广西先进历史教师、广西校本教研先进
款冻
款冻的词语属性 拼音kun dng拼音字母kuan dong拼音首字母kd 款冻的百科含义 款冻,释名为款冬花、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主治久咳不愈,痰嗽带血,口中疳疮。
三神山
三神山的词语属性 拼音sn shn shn拼音字母san shen shan拼音首字母sss 三神山的词语解释三神山[ sn shn shn ] 传说 东海 中仙人所居之山,即 蓬莱、方丈、瀛洲。 三神山的详细含义 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即蓬莱、方丈、瀛洲。《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
孙宝
西汉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子严。以明经为郡吏。后为议郎、谏大夫。成帝鸿嘉年间任益州刺史,招抚广汉起义农民,为权贵陷害免官。复拜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劾奏红阳侯王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入官时又贵取其值,尚以此下狱死。后任京兆尹。哀帝时征
里出外进
里出外进的词语属性 拼音l ch wi jn拼音字母li chu wai jin拼音首字母lcwj 里出外进的词语解释里出外进[ l ch wi jn ] 不平整;参差不齐:墙砌得~。牙长得~的。 里出外进的百科含义 里出外进的意思是形容不平整、不整齐。引申义为该凹进去的地方突出来了,而该凸起的地方又
凌灵
凌灵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lng拼音字母ling ling拼音首字母ll 凌灵的百科含义 凌灵,是电视剧《绝对计划》中的角色,由张庭饰演。
冬泳的故事
冬泳的故事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yng de g sh拼音字母dong yong de gu shi拼音首字母dydgs 冬泳的故事的百科含义 为了更好地宣传长春冬泳文化,昨日,由冬泳爱好者自编自导的电视剧《冬泳的故事》也正式开机。
房由
【介绍】: 唐河南人。萧颖士门人。玄宗天宝十三载登进士第。历官祠部、户部员外郎、度支郎中。能诗,与戴叔伦、郎士元等友善。
属珊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太祖述律后以所俘人户中有技艺者及蕃汉精兵置军,称属珊军,谓其珍美如珊瑚,多至二万骑,设详稳司以统之。
醋呛哮
醋呛哮的词语属性 拼音c qing xio拼音字母cu qiang xiao拼音首字母cqx 醋呛哮的百科含义 醋呛哮是一种病名,指醋呛入气管而致的哮吼。
医药苏州
医药苏州的词语属性 拼音y yo s zhu拼音字母yi yao su zhou拼音首字母yysz 医药苏州的百科含义 《医药苏州》是2005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