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门下省


官署名。魏、晋、南朝初期为门下诸省的泛称。门下即黄门之下,其署设于宫禁中,其官得出入宫禁,为皇帝的亲近侍从官员。东汉有门下三寺,侍中、给事黄门侍郎等顾问侍从官员居侍中寺,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居东寺,禁卫军将领则宿直西寺。三国魏、西晋门下设侍中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员 (加官无定员),常侍卫皇帝左右,出行则护驾,掌顾问应对,拾遗补阙,谏诤纠察,傧赞威仪,管理门下众事,侍奉皇帝生活起居,与散骑省共平尚书奏事,有异议得驳奏之; 散骑省,置散骑常侍、给事中、通直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散骑侍郎等官,亦常侍从皇帝左右,顾问应对,谏诤得失,与侍中省共平尚书奏事,有异议得驳奏。宰相、尚书等高级官员加门下职衔,始能出入殿省,入宫议政。东晋增设西省,以供禁军直宿,遂有“门下三省”之称。当时移中书省纳奏、拟诏、出令之职归门下之散骑省,后又常遣散骑、中书侍郎等官入直门下西省,草拟诏令。职参机密,颇为贵重。侍中省兼统宫廷内侍诸署,受纳吏民章奏、四方贡献,管理宫廷医药、饮食、车马等供奉事务,领公车、太医、太官、骅骝厩诸署。南朝宋改散骑省为集书省,主掌图书文翰之事,以文学撰述为职,权任遂轻。南齐、梁、陈门下省成为侍中省专称,于领内侍诸署、事奉皇帝生活起居、侍从左右傧相威仪、顾问应对、谏诤纠察等侍从本职外,兼掌出纳、玺封诏奏,有异议得封还、驳奏。凡臣僚奏事,由其审议上呈,承取皇帝旨意下达; 中书省所拟诏草,由其审核上呈,经皇帝批准后发尚书省颁布执行,密奏、密诏可不经中书、尚书,直接封转颁行。地位渐与中书、尚书省齐肩。设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员。其官上亲皇帝,下接百官,官显职重,多选亲近及美姿容者为之。时号侍中为 “门下”,侍郎为“小门下”,或以宰相目之。北朝略同。北魏末、北齐尤重,一度获中书出令之权,时有“政归门下”之语,其长贰常总典机密,受遗诏辅政,权任极重。北齐设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六员为长贰,录事四员,通事令史、主事令史八员,下辖领左右、尚食、尚药、主衣、斋帅、殿中六局,分管宫廷供奉事务。隋初废西省,以集书省并入门下省,职掌侍从、出纳、审议政令、谏议出使,与尚书、内史 (中书) 同为中枢政务机构。设纳言二员、给事黄门侍郎四员为长贰,录事、通事令史各六员; 又有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四员,谏议大夫七员,散骑侍郎四员,员外散骑常侍六员,通直散骑侍郎四员,并掌部从朝直; 又有给事二十员,员外散骑侍郎二十员,奉朝请四十员,职掌与散骑常侍等略同,兼任出使劳问。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六局。文帝开皇六年 (586)罢员外散骑常侍、奉朝请、通事令史,炀帝大业三年(607)并置尚书、门下、内史、秘书、殿内五省,以原隶门下省之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五局划归殿内省,门下省自是罢侍奉皇帝生活起居之职,专掌侍从谏诤、审议政令。改给事黄门侍郎为黄门侍郎,减为二员; 增设给事郎四员,省读奏案; 罢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谏议大夫、散骑侍郎等员。大业十二年改纳言为侍内。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定置为受命于皇帝的最高政令审议机构,与中书、尚书并号三省,共理军国政务,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诏令,副署后付尚书省颁下执行,如有异议,可批改驳还;审阅各种上行文书,驳正违失,提出建议后交中书省进呈皇帝。设侍中二员为长官,与中书、尚书省长官在政事堂共议国政,同为宰相; 门下侍郎二员为次官,参议朝政;给事中四员,分判省事,审议诏敕; 录事、主事各四员,及令史、书令史、甲库令史、传制、亭长、掌固、修补制敕匠等吏员。文属之官,有诸谏诤、文学侍从官员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典仪、城门郎、符宝郎及弘文馆学士、校书郎等。玄宗以后侍中不常授,省务常由侍郎主持。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名东台,咸亨元年 (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鸾台,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 玄宗开元元年 (713) 改名黄门省,五年复旧。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孰重孰轻,因时而异。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至唐末五代,其制废而不行。北宋前期,掌印玺、亲祀、朝会版位,外官及流外考校、覆奏、文武官母妻叙封等赞相礼仪之事,其官皆为寄禄官,另置判省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官充任。太宗后期,恢复封驳诏奏之制,以同知给事中主其事,未几又设门下封驳司,隶银台司,如有封驳事则用门下省印。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职掌受纳全国章奏案牍,依旨分送有关机构; 审议中书省、枢密院所拟政令及尚书省六部所上有法式事,驳正违失,送呈皇帝批准、玺封后颁下执行。虽设侍中为长官,阙而不授,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其职; 另置门下侍郎一员为次官,管理省务,参议朝政; 给事中四员,判门下后省之事,驳正政令,审议章奏,领通进司、进奏院; 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掌谏诤得失,与中书省所领诸谏官同领谏院、登闻检院、登闻鼓院; 起居郎一员,掌记录皇帝言行; 符宝郎二员,掌外廷所用印玺。设吏、户、礼、兵、刑、工、开拆、章奏、制敕库十房,分掌庶务。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与中书省合为“中书门下省”。辽朝为南面官署,非中枢政务机构,设侍中、常侍、散骑常侍、给事中、门下侍郎等官,领起居舍人院、左谏院、通事舍人院、符宝司、东上閤门司、西上閤门司、东头承奉班、西头承奉班、通进司、登闻鼓院、匦院、诰院等机构。金初亦置,海陵王正隆元年 (1156) 废。元世祖时,朝议复置,因阿合马等阻议,未设,皇帝祭祀时的礼仪官,仍沿用侍中、门下侍郎等名义,由他官暂摄。官署名。后汉称侍中寺,晋始置门下省。见《通典·职官三·门下省》、《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南北朝因之。见《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梁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傧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监合尝御药,封玺书。见《隋书·百官上·门下省》。北齐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统尚食、尚药、主衣、斋帅、殿中等六局,设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录事四人、通事令史、主事令史八人。见《隋书·百官中·门下省》。隋初门下省设纳言、给事黄门侍郎、录事、通事令史、散骑掌侍、谏议大夫等官。见《隋书·百官下·门下省》。唐代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见《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宋朝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命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以侍中为长官,掌佐天子议大政,审中外出纳之事。见《宋史·职官一·门下省》。元废。

上一篇:门下封驳司 下一篇:门下录事
猜你喜欢
磁通密度
磁通密度的词语属性 拼音c tng m d拼音字母ci tong mi du拼音首字母ctmd 磁通密度的百科含义 磁感应强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国际通用单位为特斯拉(符号为T)。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应
大明海王
大明海王的词语属性 拼音d mng hi wng拼音字母da ming hai wang拼音首字母dmhw 大明海王的百科含义 《大明海王》是木然天所写的架空历史题材网络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
江倩龄
江倩龄的词语属性 拼音jing qin lng拼音字母jiang qian ling拼音首字母jql 江倩龄的百科含义 江倩龄(1990年8月7日-2019年3月9日),马来西亚籍女明星,代表作《爱存在》、《天使曾经来过》。2019年3月9日,江倩玲驾驶车辆撞树,导致头部受到重创不幸离世,享年29岁。
《陈规陋习》来历意思解释
并列 陈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习惯。邓贤《中国知青梦》:“领导同志自然没有理由不扶持新生事物成长,报纸上已经有那么多‘铁姑娘’、‘花木兰’、‘穆桂英’,红旗化工厂为什么就不能破一破女同志不下井的~呢?”△用于习俗方面。
茸毛山杨
茸毛山杨的词语属性 拼音rng mo shn yng拼音字母rong mao shan yang拼音首字母rmsy 茸毛山杨的百科含义 小枝、叶柄及叶下面均具疏柔毛。
庄浪河
庄浪河的词语属性 拼音zhung lng h拼音字母zhuang lang he拼音首字母zlh 庄浪河的百科含义 庄浪河,古称逆水,亦名涧水、丽水,“庄浪河"藏语意为“野牛河"。黄河上游支流。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东端的得尔山、抓卡尔山。流经甘肃省天祝县、永登县,在兰州市西固区的河口村,注
王其晟
王其晟的词语属性 拼音wng q chng拼音字母wang qi cheng拼音首字母wqc 王其晟的词语解释王其晟[ wng q chng ] 王其晟[清]字晴轩,浙江嘉兴庠生。
残留体
残留体的词语属性 拼音cn li t拼音字母can liu ti拼音首字母clt 残留体的词语解释残留体[ cn li t ] 多指物质不完整的遗留部分,常见意义一:生物生命结束后,遗留的生物有机、无机组织,英文为:biorelicts,生物残留体。常见意义二:在花岗岩化过程中,由于交代作用进行不完
混沌神劫
混沌神劫的词语属性 拼音hn dn shn ji拼音字母hun dun shen jie拼音首字母hdsj 混沌神劫的百科含义 浩瀚宇宙,修真与魔法并存;五行能量与元素法则之间存在着一场不死不休的战斗。 他身为混沌之子,却被称作天煞之星! 在这爱恨交织的世界里,他又是否能够通过这重重磨难,重
白嘴黑鵙
白嘴黑鵙的词语属性 拼音bi zu hi j拼音字母bai zui hei ju拼音首字母bzhj 白嘴黑鵙的百科含义 白嘴黑鵙(学名:Laniarius leucorhynchus ),为丛鵙科黑鵙属动物,体羽大多黑色、腿细弱,分布于安哥拉、贝宁、喀麦隆等地。
《外内无患》来历意思解释
患:灾祸,忧患。既无外患,也无内忧。《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利马特河
利马特河的词语属性 拼音l m t h拼音字母li ma te he拼音首字母lmth 利马特河的百科含义 利马特河(Limmat),是瑞士苏黎世的一条主要的河流,该条河流从苏黎世湖北端引出,然后流经苏黎世市中心,再向西北方流35公里,最后注入阿勒河,利马特河位于瑞士布鲁格的北面,离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