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读书萤》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囊萤照读”。指照明读书的萤火虫。唐 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读书帷》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目不窥园”。指书斋。唐 陈讽《赋得冬日可爱》诗:“未消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诺金》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一诺千金”。谓信实的允诺。唐 黄滔《与罗隐郎中书》:“故表丈遗文,盛叙古人之重存殁,爰捧诺金,感涕之诚,实刻肌骨。”
《诺如金》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一诺千金”。形容诺言极其贵重可信。唐 黄滔《投刑部裴郎中》诗:“拜手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
《诸童待使君》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竹马交迎”。称美地方良吏施行德政,广受欢迎。唐 岑参《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诗:“竹马诸童子,朝朝待使君。”
《诸生何武》来历意思解释
《汉书.何武传》载:何武任扬州刺史时,“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作为一州刺史的何武十分重视儒生,后因以“诸生何武”为地方长官重视文士之典。清 黄景仁《都门秋思》诗:“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请骸骨》来历意思解释
同“乞骸骨”。《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见“乞骸骨”。
《请长缨》来历意思解释
同“请缨”。唐 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诗:“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请蹯》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请蹯,请求吃过熊掌再去死。后以指弑逆行为。亦指穷途末路垂死的挣扎。《旧唐书.杨元亨传》:“动摇冢嫡,宁唯掘蛊之祸;诱扇后主,卒成请蹯之衅。”
《请荆》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负荆请罪”。谓请用荆条惩罚自己。明 孙仁孺《东郭记.其妻妾不羞也》:“王子敖半路请荆,田大夫一时倾盖。”
《请缨系粤》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终军请缨”。谓自告奋勇除灭边患。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请缨系南粤》来历意思解释
同“请缨系粤”。唐 魏徵《述怀》诗:“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请泥》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泥封函谷”。表示坚守关隘。明 海瑞《白下即事》诗:“北门宰相堪称钥,函谷将军罢请泥。”
《请剑除奸》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朱云折槛”。指正直之臣疾恶如仇,勇敢无畏,直谏除恶。清 吴汝纶《题姚伯山木叶庵图》诗:“请剑除奸前日事,罢官还犊去时恩。”
《请先入瓮》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请君入瓮”。谓先受审认罪。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二折:“则说老匹夫请先入瓮。”
《请从隗始》来历意思解释
同“请自隗始”。清 梁鼎芬《谢王二太守兄送米》诗:“江南百姓待泽久,请从隗始铺仁慈。”见“请自隗始”。
《诵弦》来历意思解释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后因以“诵弦”指诵读诗歌。宋 范成大《范村午坐》诗:“老便几杖供,慵废诵弦课。”
《诵帚》来历意思解释
《分别功德论》卷五:“此比丘精神疏钝,佛教使诵扫帚。得帚忘扫,得扫忘帚。六年之中,专心诵此,意遂解悟。”后因以“诵帚”比喻反复诵习,一朝警悟。清 钱谦益《与惟新和尚书》:“蒙焦芽败种,诵帚钝根。”
《说饼客》来历意思解释
南朝 梁 吴均《饼说》:“公曰:‘今日之食,何者最先?’季曰:‘仲秋御景,离蝉欲静,燮燮晓风,凄凄夜冷,臣当此景,唯能说饼。’”后因以“说饼客”指谈论吃喝的人。清 黄景仁《张鹤柴招集赋得寒夜四声》之一:“负担尔何物,凄声绝可怜。正逢说饼客,坐忆卖饧天。”
《说项生》来历意思解释
同“说项”。清 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二六:“早闻一箭取聊城,老去逢人说项生。”